注册个空壳公司,卖掉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就能赚钱?
如果有人告诉你有这样稳赚不赔的生意,一定要拒绝!买卖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等,已经触犯刑法,将受到法律制裁。
案情回顾
2021年,陈某在网上认识一陌生人,自称可以给陈某介绍好工作。2022年3月,陈某乘车抵达约定地点后,陌生人带领陈某来到行政事业审批局,让陈某用自己身份证注册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并办理了对公账户。陌生人告诉陈某将公司的营业执照、对公账户、印章及U盾卖给自己,就可以获得 7000 元好处费。陈某在明知对方用自己所注册的公司及对公账户转账非法资金的情况下,仍将自己公司的营业执照对公账户等出售给陌生人。
2023年1月10日,被害人李某遭遇电信诈骗,其一笔4200 元被骗资金转至陈某所办理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对公账户中。
日前,陈某因涉嫌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被兴平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法 律 链 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检察官提醒
对公账户具有转账数额高,转账次数限制少的特点,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成为实施网络诈骗和洗钱的重要渠道。营业执照则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工商企业,个体经营者的准许从事某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凭证,属于国家机关证件。买卖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为各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便利,已成为助推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灰色产业链”,涉嫌违法犯罪。广大群众要自觉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证件,切不可因贪小利而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文字丨吉静静
视频丨王海艳
编辑丨王滋渝
审核丨朱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