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绿水与青山绝美交融 检察伴水库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 2023-10-29
 枢纽工程亮点频出

横跨汉江一级支流褒河修建的汉中石门水库,是国家南水北调和汉中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集农田灌溉、水利发电、防汛抗旱、城市供水、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对改变汉中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中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中既有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闻名的褒斜道,还有获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汉中三堰之一的山河堰。1969年,修建石门水库大坝时从褒斜道搬迁至汉中市博物馆的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更是汉代以来书、刻的最高艺术结晶,其中汉魏时期作品早在唐宋时就誉满全国,为历代考古家、书法家所推崇,《辞海》封面的两字正是从十三品中的《石门颂》里选取。水库大坝西岸山崖中开通的石门被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为世界第一例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以上亮点极大地丰富了景区文化内涵,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该景区先后获得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荣誉。

 

水库清淤危害生态

汉中石门水库自1979年竣工以来,经过近50年的运行,水库泥沙淤积已达到4700万立方米,占水库总容库的47%左右。为加固大坝、改建排沙泄洪设施以及进行水库排沙减淤,自2018111日起石门水库管理局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2011月至20212月枯水期间,开始实施泄洪排沙洞进口水下施工并将水库放空,施工中泥沙随水流泻至大坝以下褒河河道,致河道内泥沙淤堆长达3公里,厚度最深达3米,河床抬高2米,阻塞河道,还引起褒河入汉江口处的梁西渡国控断面水质连续出现异常。

 

检察介入督促履职

20219月,汉中市汉台区人民检察院获悉案件线索后组成专案组开展调查,于2021923日立案。通过现场勘验、无人机拍摄、调取资料等,发现石门水库空库运行施工过程中不仅存在向褒河河道弃置淤泥,导致泥沙淤堆威胁行洪安全的问题,还存在向褒河河道排放污染水体的物体,引起水质连续出现异常,浊度、高锰酸盐、氨氮等指标极高的河道污染问题。

经汉中市院批准,汉台区院于20211025日向相关三家行政机关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汉中石门水库在空库运行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汉江支流褒河流域泥沙淤堆、河道污染的问题进行处理,督促责任单位做好清理泥沙、污染治理、疏通河道、水污染检验工作,切实保护好辖区内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确保饮用水源安全。

 

跟进监督引入评估

整改期间,专案组通过座谈、现场查看、集中研判等方式及时跟进监督,积极督促行政单位对各自负责的问题进行处理,推动形成对褒河石门水库的保护合力,切实保证河道水质达标以及汛期防洪安全。为确保整治达到预期效果,专案组在持续监督的基础上,还建议行政机关在对检察建议中提出的问题整改完成后,聘请第三方评估监测机构或相关专业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实地评估、论证。

实地回访确保成效

20211224日,上述三家行政机关针对整改情况分别书面回复检察机关已整改完毕。根据行政机关的回复,专案组及时实地调查发现,经过整改褒河大桥河东店以下河道清淤后行洪能力没有受到影响,略优于除险加固之前,河道泥沙淤积、水质不达标问题已全面整改,切实保证了水质安全和行洪期间的河道畅通。

 

检察监督双赢共赢

保护褒河河道生态环境和水源地安全,是检察机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维护国家总体生态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检察机关在本案履职过程中,树立诉前实现保护公益目的是最佳司法状态理念,通过检察建议、磋商、座谈等形式积极敦促行政机关突破管理职责纷繁复杂的束缚,引入第三方评估整改成效,促进行政机关持续加强河流管护,最终推动了对问题河道的协同治理,切实维护褒河乃至汉江河畅、水清的绿色生态环境,实现了行政公益诉讼监督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效果。日前,汉中石门水利风景区由于专注于高质量旅游服务,形成水利+研学+科普+文旅等多业态产品,有力带动了地方乡村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的道路,从全国近3000家水利风景区脱颖而出,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