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动态 > 新闻中心

【文化“寻保传”】赓续红色血脉 守护革命印记

发布时间: 2025-05-27

【文化“寻保传”】赓续红色血脉 守护革命印记

 

 

按照院里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以下简称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安排,我有幸参与了上沙窝红二十五军革命旧址的寻访活动。踏上这片浸染着革命先烈热血的土地,凝视着一件件承载着峥嵘岁月的文物,聆听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洗礼。这次寻访不仅是一次红色教育之旅,更是一次检察履职的生动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检察机关在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责任与使命。

 

红色记忆的震撼:革命旧址中的精神洗

步入上沙窝红二十五军旧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县文旅局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徐海东、程子华等革命先辈的住所展示区,那些简朴的生活用品、泛黄的历史照片,无声地诉说着1935年红二十五军在此建立临时军部、领导佛坪人民开展反“围剿”斗争和土地革命的艰辛历程。特别是一组展示红军战士与当地百姓“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场景复原,让我眼眶湿润——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红军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要把粮食分给贫苦百姓;而当地群众则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情报、筹军粮、掩护伤员。

 

“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让人备受鼓舞,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站在革命先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徐向前、李先念、程子华、徐海东、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战斗的场景。他们用生命和激情谱写了舍生忘死、英勇杀敌、军民团结的壮丽篇章,这种精神力量跨越时空,直击我的心灵深处。

 

 

 

 

 

检察视角的思考:文物保护中的法律监督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我们在寻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着革命旧址的保护现状。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佛坪县对上沙窝红二十五军旧址进行了系统性保护维修,实施外围环境建设,配套建成主题雕塑、体能拓展、红色教育学堂主题区,并以《从星火燎原到血脉赓续——佛坪革命历史陈列展》为主题,展示革命时期生活物品、武器(仿制品)等实物约100余件(组)。2019年,该旧址入选“陕西100处红色旅游地”榜单;2021年,相继获得“汉中市党史教育基地”“汉中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基地”称号。2024年12月,我院与县文化和旅游局会签《关于建立文物和文化遗产领域保护协作机制的意见》,该《协作意见》立足检察机关与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职能,共同建立了线索移送、两法衔接、协作调查、追索返还、检察建议落实保障等多项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为我院依法开展文物保护法律监督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我也回想起,在今年院里举办的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专题讲座上,佛坪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永明老师关于《漫话佛坪古道》的讲解以及县文化馆干部江魏关于《佛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专题授课。这进一步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永远在路上。文物保护不仅限于物质形态的革命旧址和文物,还包括与之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环境等整体性保护。这为检察机关开展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心灵深处的感悟:红色基因与检察使命的交融

 

寻访活动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检察机关的履职尽责、文物保护的专业知识,在我的脑海中不断交织碰撞,逐渐形成清晰的履职思路。作为检察机关——我们不仅要传承红色基因,更要以法治力量守护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

我深深体会到,革命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载体。每一处革命旧址、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凝结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承载着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奉献。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好革命文物的守护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牢记这次寻访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履职动力,用实际行动践行“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的庄严承诺,为守护好佛坪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印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字:陈国栋、张倩编辑:张倩审核:熊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