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有”争创

【文化“寻保传”】重走转战陕北路 守护绽放新光彩

发布时间: 2025-05-19
  

 

  青阳岔革命旧址、小河会议旧址、天赐湾革命旧址……走进靖边,一处处红色遗址封存了历史岁月,编织成中国革命由灿烂走向辉煌的华彩篇章。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市院“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工作部署,靖边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孙华利带领检察干警重走党中央转战陕北路线,探寻那历史背后英雄伟人的热血与奋斗、牺牲与勇气。

  精准寻访:重走历史足迹 寻访红色记忆

  中共中央于1947年3月18日主动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程,由子长县石家湾动身经石咀、阳台、阳坪跋山涉水,于4月5日黎明时分来到了靖边县的青阳岔,在这里中共中央发出《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的通知》,极大地鼓舞了陕甘宁边区以及全国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信心。

  寻访之初,靖边县人民检察院发挥“检察+行政”机制作用,主动加强与文旅局、史志办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调取本地区革命旧址基本情况、保护措施等相关资料11份,摸清旧址的等级、权属、保护状况等底数,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来到了靖边县青阳岔镇张峰梁山坡下的一座西南靠山的窑洞院落——青阳岔中共中央驻地革命旧址。

  “旧址总占地面积25700平方米,有毛主席旧居、周恩来旧居以及主席雕像一尊,200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华利一行仔细查看旧址的保护措施和保护计划,并在实地调查文物现状基础上,通过询问乡镇干部、走访周边群众,深度了解文物历史信息,促进专项活动走深走实。

  强化办案:诠释检察担当 守护红色资源

  整改后,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孙华利一行来到小河会议旧址开展“回头看”时,小河的居民说到。此前,因年久失修,旧址存在墙皮脱落、台阶开裂等破损处,破坏了庄严、肃穆的环境和氛围。

  1947年6月8日夜晚,毛主席率部从王家湾村西北方向进驻靖边县小河村,第二天又到达小河西南的天赐湾村,7天后又回转至小河。自6月16日至8月1日,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46个昼夜。期间的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确定了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重大抉择,揭开解放战争转折的序幕。

  “通过实地走访、无人机航拍取证、查阅资料等方式,发现小河会议纪念馆两侧及正面墙体墙皮斑驳脱落、台阶石板存在裂缝,以及广场上入党誓词颜色和字体不一致。”2021年4月,靖边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中发现上述线索,随即向相关行政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案涉问题的及时整改,并建立常态化管护制度。现在,小河会议旧址不仅是人民缅怀革命先辈的纪念地,更是集爱国主义、传统主义、国防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年接待量达10.6万人次。

  注重传承:汲取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精神因传承而不朽,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靖边县人民检察院结合党史检察史常态化学习,通过发挥党建共建机制优势,联合县文旅局开展“追寻转战陕北路 当好时代答卷人”主题党日活动,把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作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载体。

  活动中,党员干警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毛主席旧居、小河会议旧址以及纪念馆等,观看陈列的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张张珍贵照片、一段段影像资料,聆听工作人员就“四·九通知”“小河脱险”“天赐湾遇险”和“小河会议”等历史事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生动阐述,深刻感悟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革命精神。

  “接下来,靖边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四个体系’构建,坚持把政治建设与检察监督履职、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融合,以高质量的检察履职服务保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孙华利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