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忠于党的事业,心系国家安危,用实际行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影片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22小时延安之行,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初心和奋斗。
对党忠诚,维护大局。周恩来总理始终以党和国家大局为重,为革命出生入死,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影片开头,周恩来总理在身患重症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通宵批阅文件,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牵挂老区百姓的生活。在得知通讯员没有及时向他呈送越南政府发来的电报时强调说:“主席有事要立即报告,国内有灾情要立即报告,外交有事要立即报告。”在向毛泽东主席报告中越双方就援越计划达成一致,越南代表团想去延安看看时,他深情地说:“离开延安二十六年了,真想那片黄土地,想延安的父老乡亲们。”
热爱人民,勤政为民。影片深刻地解读了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飞机降落延安那一刻,见到前来迎接他的乡亲们时,周总理与他们热情相拥,一句“乡亲们好,我来看你们了”,道出了对延安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延安各县的群众得知周总理回延安了,纷纷赶赴延安去看总理,延安各个招待所住满了看望总理的群众,还有一大批没能住进招待所的群众为了能见总理一面心甘情愿露宿街头。在总理的车陷入泥坑时,乡亲们合力将车推出泥坑,簇拥在总理的车前,与总理亲切交谈,一起回忆在延安的十年岁月。革命战争年代,群众的牛丢了,总理坚决地说:“牛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一定要找回来”,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硬是将牛找了回来,送到群众手里。
自我革新,永远奋斗。周恩来总理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影片以时空交错的艺术手法回顾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周恩来总理带着部下冒着严寒,连夜从保安赶往西安。也正是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总理的主导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自此以后,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人民军队抗战的指挥中心、全民族抗战的运动中心。
勇于担当,鞠躬尽瘁。周恩来总理一生勇于担当、鞠躬尽瘁。在与延安的老邻居、老朋友吃饭时,看到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小米饭,并希望家中妻儿也可以吃到这样的好饭时,总理的眼中满含泪水,陷入了沉思。看到总理难过的样子,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久久难以释怀。在了解到延安人民生活特别困难时,总理自责地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全国人民的贡献很大,延安人民生活不好,是我没有管好这个家”,并提出派北京的专家支援延安,帮助延安发展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在即将离开延安之时,仍然怀念为自己牺牲的战友,仍然记得是延安的小米养育了中国的革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延安的发展呕心沥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延安人,我们没有理由懈怠,没有理由不努力。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周恩来总理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破旧的衬衫,洗涤中稍一用力就会烂掉,还有那补补丁的袜子,不知道补了多少回,穿起来一定不舒服。延安的老朋友、老邻居送给他的红枣、南瓜、小米等土特产,他照单全收,但让通讯员一一都付了费,并要求从下个月工资中扣除。
影片末尾,在被问到“您还会回来吗”时,周恩来总理的回答是“等你们把延安建设好了,如果我还活着,我一定回来。”我的眼眶再度湿润,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面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因为我知道,两年六个月后,总理因病逝世,永远离开了我们,逝世前的他还交待说:“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这也是为人民服务。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延安,他没能看到延安三年变面貌,五年生产率翻一番。
敬爱的总理,今日延安,如您所愿,生产发展,人民幸福。作为延安青年,我们会如影片中来延插队的北京知青一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把延安建设得更加美好!
人民的好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