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来陕西考察指导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可见对陕西这片热土的厚爱。来陕4天,到安康,访商洛,下西安,每到一处都充满深情,寄语满满。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讲话的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自身岗位,通过三个关键词——人民、环境保护、党性修养,谈谈这次学习讲话内容的体会。
今年新冠疫情使我们各行各业都措不及防,每到一处,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把人民健康放在心上,挂在嘴边。而公益诉讼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探索中应运而生,从本质看,是法律监督职能的“时代回应”。因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要,检察机关以提起诉讼方式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能,更好地维护公共利益,促进国家治理。人民之“重”,体现在真抓实干的惠民事业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新时代的发展目标,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在发展中切实充满获得感和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应该始终有这样的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作为工作在公益诉讼第一线的我们,群众关心的公共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公益诉讼过程中,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便把我们高举过头顶。
习近平总书记在来陕讲话中提到“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这又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谋而合。中央环保督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改革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真正做到以整改为契机,解决好我们的环保遗留问题。环保问题整改既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从公益诉讼角度看,要对标清单查漏补缺。要全面回访,全面核实,进一步巩固提升,坚决防止整改不彻底或出现反弹回潮,特别是针对群众满意度不高问题。要实事求是推进整改。要坚决避免以文件落实整改、以会议推进工作、以批示代替检查,确保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揪出的假装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必须罪加一等、严惩不贷。要着眼长远健全机制,推动大生态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真正使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检察机关公益为民形象的发力点。
习近平在来陕时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作为公益诉讼的践行者,自己要有实干的情怀,打赢全面从严这场硬仗,公益诉讼的力度不能减;要脚踏实地,保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场上苦干实干,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换来百姓的幸福指数。二是要有务实的态度。要实现党风正,就必须要坚持从思想上筑防线,以实干来兑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走形式主义,否则既不能保证全面从严治党质量,也无法向群众交代,无法向党中央交代,无法向历史交代。
“肩扛千斤谓之责,背负万石谓之任。”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以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繁荣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作衡量标准,为党分忧、为民尽职,勇于担当、奋力作为,奋力书写检察公益诉讼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