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1日至17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本届网络安全宣传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出人民性,营造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浓厚氛围。二是突出创新性,坚持促进发展和依法管理相统一。三是突出融合性,推进网络安全“政产融学研用”融合发展。
常见的网络诈骗
01
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要求受害人在指定的网店高价购买商品或缴纳定金的方式骗取受害人钱款。
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为借口,通过电话联系受害人,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最终骗取受害人的钱财。骗子还会编造各种罪名,对受害人进行威逼、恐吓,甚至要求受害人将钱财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因此,老年人尤其需要注意,不要相信骗子,一旦接到可疑信息,应及时报警。
AI诈骗
AI诈骗是指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冒充他人的身份或声音,通过视频或语音的方式实施诈骗的行为。常见的两种AI诈骗有两种手段:
声音合成:骗子通过骚扰电话录音等来提取某人声音,获取素材后进行声音合成,从而可以用伪造的声音骗过对方。
AI换脸:人脸效果更易取得对方信任,骗子用AI技术换脸,可以伪装成任何人,再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信息确认。骗子首先分析公众发布在网上的各类信息,根据所要实施的骗术,通过AI技术筛选目标人群。在视频通话中利用AI换脸,骗取信任。
常见的防范方法
一、切勿随意拨打网上的电话
1.不要轻信自称是网络卖家或网站客服的陌生电话。务必小心电话骗局,建议通过登录自己的网络账户查询,或是通过官方联络渠道咨询。
2.与网络卖家只通过官方聊天工具进行交流,不私下与卖家交流,更不能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3.任何网购退款均无需提供银行卡及其密码、验证码,凡是索要以上信息的,都是诈骗。
二、及时向有关部门核实
1. 提高警惕:任何人都可能成为诈骗的目标,特别是老年人,他们往往是诈骗分子的首选目标。我们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话语;
2. 核实信息:如果接到声称是公检法机关的电话,应立即挂断,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不要轻易相信电话中的任何指令或要求;
3. 不透露个人信息:避免向任何人透露您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
4. 报警:如果你认为自己可能成为诈骗的目标,应立即报警。早报警,早解决问题。
三、多重验证,确认身份
1.如果有人要求你分享个人身份信息,如你的地址、出生日期或名字,要小心;
2.对突如其来的电话保持警惕,即使是来自你认识的人,因为来电显示的号码可能是伪造的;
3.网络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多种沟通渠道核验对方身份,一旦发现风险,及时报警求助;
4.如果有人自称“熟人”、“领导”通过社交软件、短信以各种理由诱导你汇款,务必通过电话、见面等途径核实确认,不要未经核实随意转账汇款,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
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关注不仅仅是国家安全战略层面的问题,更已成为日常生产、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国家网络安全周的每一层面都深入到了全民实践和参与的问题,是全民分享和推动网络安全发展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加强国际社会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和交流铺平了道路,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