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进程正逐步加快,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诈骗犯罪案件也时有发生。犯罪分子诈骗的手法不断翻新,但本质上都是利用老年人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弱点进行犯罪活动。下面这些都是常见的诈骗套路,请收藏并转发给家里的老人!
常见的养老诈骗套路
保健品诈骗
诈骗分子打着免费送鸡蛋、水果、小家电的幌子,向老年人宣传“保健产品”,“治疗药品”,夸大产品功效诱惑老年人,从而实施诈骗。
防骗指南
面对保健品诈骗,要相信科学,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神丹妙药”,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相信医生,不要从非法渠道购买保健品,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相反可能会加重病情。
投资理财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渴望通过投资赚钱的心理,将魔爪伸向了中老年人的积蓄,中老年人购买相关的“产品”,不仅得不到所谓的“高收益”,往往都是人去楼空。
防骗指南
投资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机构和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任何投资都是存在风险的,所有“零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都是骗子的骗局,千万不可轻信。老年人在选择理财产品进行投资时,不要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也不要贪利以防陷入更深的骗局。
中奖诈骗
中奖诈骗主要通过信息群发,对受害者实施诈骗,受害人一旦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就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汇钱,实施诈骗。
防骗指南
天上不会掉馅饼,更没有免费的午餐,老年人平时一定要注意增强防骗意识,收到类似中奖信息时千万不要轻信,不要贪图意外之财,以免上当受骗。
旅游类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嘘寒问暖方式,用“温情攻势”取得老人信任,以低价旅游诱惑,导游与景点、商店等相互勾结,强制老年人消费,并规定最低消费额不买不准离开。
防骗指南
强迫消费侵犯了消费者自由交易、公平交易等权利,并且由于强迫交易造成人身损害更是对于老年人作为消费者权益的侵犯。
旅游景点以低价销售假货或以高价销售与质量并不符合的产品是对老年人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商家欺骗的销售行为需要承担“退一赔三”的责任。
养老金诈骗
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不等的金额,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用,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防骗指南
建议老年人多关注一些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以及社会新闻。子女要多与家中的老年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最近的生活状况。许多案例中,骗子通常会让老年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如若发现老年人被骗,应立刻耐心劝导,及时止损,并立即报警。
检察官提醒
打击养老诈骗犯罪,要与关怀老年人并举。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是养老保卫战的重要力量,平时要多给家里的老人宣讲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帮助老人识别犯罪手法,增强广大老年人防骗意识,有效地防范诈骗犯罪。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关心家中老年人,不给骗子趁虚而入的空间,和全社会一起共同筑牢守护养老钱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