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务动态

【党史学习教育 】 专题(四)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

发布时间: 2021-04-20

 4月12日,延长县人民检察院全体检察干警通过网络进行中共党史专题学习。党史学习进行中,你学到了什么?

  

《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讲的就是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表现和贡献,主要围绕三个问题,第一,国民党在全国抗战中的表现;第二,中国共产党对全国抗战的贡献;第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学习启示: 

1. 国民党在抗战胜利中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一是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起着积极作用。正面战场在较长时间内,特别是抗战战略防御阶段起着主战场作用。正面战场大量消耗了日本的实力,有力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抗战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起到重要作用。台儿庄等四大战役中众多国民党爱国将士血染疆场,可歌可泣。另一方面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有阶级局限性。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始终摆脱不了反共灭共、专制独裁的思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发动三次反共高潮,一再贻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机,此外,国民党在抗战中营私舞弊,打发国难财,其深度腐败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丢了政权。 

2.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一是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率先提出“抗日救国”主张,始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解开国共两党分歧的死结,凝聚起中华民族磅礴的抗日力量,开创了中国全民族抗战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一盘散沙”的状况。二是确定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著名的《论持久战》,系统地阐述了关于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国共双方以持久战为战略方针,但侧重点不同。国民党的战略是“持久消耗”,把战争进程分为战略退却和战略反攻两个阶段,强调“以达成‘持久战’为基本主旨”,将战胜希望主要寄托在美英等大国的参战上。而共产党的战略则是持久制胜,将战争划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将制胜的基点放在“放手发动群众”、实行人民战争上,以人民战争作为抗击敌人的“总兵力”,这是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制胜的重要军事条件。三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逐渐变为抗战主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分别由国共两党主导,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起着主导作用,但抗日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取代正面战场成为主战场。抗战初期,国民党采取“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组织发动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大的战役,拖住大量日军,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被迫放弃了速战速决战略,转而实施“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战略,逐渐减少对正面战场的进攻,转而将兵力用于打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