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有感
延川县人民检察院 韩几凯
《梁家河》纪实文学讲述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间的工作历程和学习、生活,书中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每一个故事都真实动人,每一句话语都朴实无华。特别是青年习近平的鲜明形象和独特魅力,进一步激发了我苦干实干的激情,增强了担当意识和服务意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也诠释了做一名干部的重要遵循。作为检察机关的一名领导干部,我觉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要俯下身子,真抓实干,凡事切实做到人民的心坎上。六七十年代的梁家河,物资极度匮乏,燃料、照明、用水等生产生活中最基本的物资都得不到供给。在环境极度恶劣的形势下,青年习近平奋勇当先,带领村民打坝淤地,率先建立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解决了梁家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从此,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村民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今后,我们应该将习总书记“根系群众”的品质贯穿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服务人民群众,以群众满不满意、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真正俯下身来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认真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做好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办理工作,不断增强司法公信力。
二要夯实责任,求真务实,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当年梁家河村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青年习近平却主动去水沟旁铲土。“农历二三月,陕北冰雪刚融化,寨子沟打水坠坝,习近平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总书记做人做事“不怕苦,不怕累,求真务实”的朴实品质。我们发扬梁家河精神,就要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从小事做起,从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做起,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做起,让人民群众从我们的身上感受到检察人的求真务实,从检察机关的每一项司法活动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切实让梁家河精神服务生产生活。当年,梁家河村土地稀薄,粮食产量低,村民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常年辛苦耕耘在土地上,却依然食不饱腹,甚至在过完年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外出讨饭。青年习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落在行动上。他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梁家河村实际,因地制宜,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粮食产量,真正为人民群众谋取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正是因为有梁家河的宝贵经验作为积淀,总书记如今才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做好人民检察工作同样需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要深化检务公开,深入挖掘每一起司法案件背后的法律要点,了解人民群众对新形势下司法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要做好联络工作,多走访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检察工作。
四要坚守信仰,永不言弃,营造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由于父亲习仲勋的原因,青年习近平的入团入党之路都走得崎岖坎坷,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一次次被拒之门外,再一次次恭恭敬敬地呈上。正是因为怀揣着对信仰的执着坚守,他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国家主席,一代领袖。当年,他带领梁家河村民克服生产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让梁家河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他又带领十三亿中华儿女,昂首阔步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路上。这一切,我觉得都源于总书记对信仰的坚守。2016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十提“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成了十三亿中华儿女奋进的座右铭。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部门“一把手”,我更要不忘初心,恪尽职守,以身作则,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带头严格遵守纪律和规矩,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既管好自己、又带好队伍,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贯彻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习《梁家河》,就是要挖掘书中每一个微小事件背后的深刻品质,将这种品质与我们的实际工作有效融为一体,真正让梁家河“大学问”在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行业领域落地生根,让梁家河精神带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