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讨

新时代检察政工队伍建设需亟待加强

发布时间: 2021-10-26
 检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而检察机关政工人员的工作是检察工作有机组成部分,是保证了各项检察工作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是新时代检察机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司法体制改革后与员额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相比,处于服务保障地位,他们晋升发展、薪酬待遇等方面处于劣势。关注检察政工人员的工作困境,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检察工作长远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代检察政工工作的重要性

    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完成,随之配套的内设机构改革、人员分类改革等也随之完成。司法体制改革后,如何顺利贯彻落实上级改革方案和要求,如何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完成本院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形成改革合力,正考验着检察政工部门。

(一)有利于干警思想纯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叠加交织,对检察干警的思想冲击是深远的、实实在在的。加之市场经济活跃,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检察干警思想观念独立性、差异化、多样性凸显,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极少数检察干警理想信念丧失,不惜以身试法,高检院和各地检察机关通报的检察人员违纪违法案件,损害了检察机关整体形象。近年来在检察机关内部,开展的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对统一检察干警思想、保持队伍纯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干警团结进取。检察政工部门承担单位领导班子建设、队伍建设、规范化建设、教育培训、宣传、网评、职务职级晋升、干部奖惩等多方面管理工作,是推进检察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体制改革、特别是检察官遴选、内设机构改革、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待遇兑现等涉及每一位检察干警切身利益,也最容易出现阻力。检察政工工作的核心就是关心干警、尊重干警、理解干警、服务干警,在办理涉及干警各项人事决定等切身利益时,理应秉持公道正派、公平公正,切实为干警切身利益着想,达到激励先进、鼓励后进、塑造干警的目的,形成改革合力,减少干扰和内耗,起到营造团结干事积极向上的助推作用。

(三)有利于干警积极干事。严肃的机关氛围是必要的,但活泼的机关氛围同样也是必要的。活泼的机关氛围对激发检察干警的活力、激励昂扬向上的斗志有着作用巨大。检察政工部门可以利用自身岗位、职能优势,积极组织、支持、配合机关党建、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开展一些有益干警身心、健康、向上的各种凝聚人心、促进干警情谊的文体活动。检察政工工作还应及时主动回应干警普遍关切,帮助解决干警思想困惑,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家庭困难,努力让政工部门成为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相互联系、共同进步的纽带,让检察干警在承担工作巨大压力的同时,紧张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释放的作用。

二、新时代检察政工工作现状及原因分析

     政治工作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是做好检察工作的根本保证。检视新时代检察政工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地位不理想。随着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员额制顺利完成,检察干警被划分为员额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司法行政人员。加之,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检察工作重心向办案一线倾斜,包括政工部门人员在内的司法行政人员数量少、边缘化明显。司法体制改革前,机关所有检察干警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都可以称之为检察官,司法体制改革后,只有入额的干警才能称检察官,并享有比司法行政人员高30%的经济待遇,检察官与司法行政人员之间动态平衡被打破。一些政工人员想不通,特别是从事政工工作较长时间的干警,长期的政工工作导致办案业务生疏,入额办案意味着从头开始,留在政工岗位又觉得没前途,加之多年来,特别是基层检察院,大多数院行政综合工作全在办公室,曾有人比对过司法体制改革前县级院办公室对应上市级院近10个部门的工作,且大多数是仅有2、3人,当然在改革前,好多工作要求少、标准低,可以说也好完成。进入新时代,司法体制改革后,各项工作要求和标准不断提高,工作量可以说是剧增,如:财务工作,以前一人兼职就可完成,但现在随着财务管理的规范,会计、出纳分设后,整天也忙的“不亦乐乎”。更加造成县级院因工作量大、烦琐,又看不到好的前景,没人愿干综合行政工作,政工工作是从办公室分出来的工作,现大多是由院领导兼任主任,再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也存在此情况。

(二)队伍不稳定。机关原来是“干而优则仕”,一些政工干部正是因为以往业务能力出众、工作实绩突出,才被选拔、委任到政工等行政岗位。员额制改革后,面对政治地位下降、经济地位不平衡,政工部门由一个当初人人羡慕的部门,沦为如今人人想走出去的部门。员额制改革以来,政工人员只要符合入额条件,首选回归业务部门。笔者以某市13个县区基层检察院政治部主任一职为例,司改前仅有两个院有政工科,其它院大多配备政治协理员,且为院领导,能担任政治协理员的也多是资历长、能力好,由于副检察长职数限制而担任的。司改后,除入额不再担任的,可以说曾担任政治协理员的同志都不愿再兼任政治部主任,至今年七月份,原担任政治协理员6名同志,兼任政治部主任的仅2人,且为未经组织部门任命的情况(名义上为政治部主任,实际上只能称之为负责人),而这两名同志年龄已都在50岁以上,从个人意愿也都不愿再兼任政治部主任。

(三)工作实效难发挥。检察政工工作是一种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相对于业务部门“案多人少”,政工部门同样存在“事多人少”的问题,事多、事杂,标准高、要求严,难以量化、难以通过做多少事和业务部门办案数横向比较。员额制改革中,将行政人员比例压缩至15%,政工干部更加缺乏。以某市基层检察院为例,现政治部大多是仅主任一人是专项编制人员,能配备两工作人员就算十分好了。而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也是没有动力,也没有意愿花太多精力和时间对机关政工工作成效和方式进行归纳、探索和创新。检察政工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在一些院存在应该不是个例,其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新时代如何加强检察政工队伍建设

当前,司法体制改革进入完善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化检察环节改革,事关检察制度发展完善,事关每一位检察人员切身利益。各级检察院党组特别是上级院党组只有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重视检察政工队伍建设,才能为检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障。

(一)强化政治思想建设。各级检察院党组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深化政工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政工人员树立大局意识,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最高检关于司法改革等的决策部署上来,引导干警更加关注司法体制等改革的正面意义,最大限度凝聚干警共识,使干警特别是包括政工人员在内的司法行政人员更加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二)强化能力培养。检察政工人员担负机关队伍建设重任,自己必须要先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才能服务好干警、管理好队伍。一是学习能力培养。重点培养政工人员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能力和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既要学通弄懂做实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也要学习掌握哲学、心理学、领导科学等知识。通过学习与调查,坚持问题导向,剖析问题根源,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二是执行能力培养。政工工作更多的是一种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作用,其执行力好坏影响机关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在执行过程中,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各级党委及上级检察机关文件要求执行的,政工干部要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落实。在自己的看法与上级的指令有分歧时,要先保留意见,不能在干警群众面前说糊涂话,更不能办糊涂事。对干警反映的问题、发现的倾向性苗头要及时上报。三是创新能力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要善于创新与开拓,找出适应工作要求的新路子新办法。培养政工人员发现制约政工工作开展的瓶颈能力,通过工作创新、机制创新促进工作质量提升。四是表达能力培养。人的表达包括口才和文才。政工人员口头表达能力要强,要求其说话能够把握分寸,表达意思清楚,说话条理清晰,态度平和。书面表达能力要强,要求其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才能完成检察信息宣传调研和上呈下达的文件起草。

(三)强化能力培训。现在的检察政工人员一般都具备本科或以上学历,拥有较高的专业的素养,他们跟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一样,同样关注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关注职业发展空间。从全国各地检察机关特别是上级检察机关工作实际开展情况来看,“一切为了办案、办案就是一切”的观点普遍存在,对一线办案人员是强化、强化、再强化,培训、培训、再培训,对政工人员则是重使用、轻培养,对政工人员条件要求相对较低,似乎人人都可以从事政工工作。检察政工人员普遍缺乏专门的培训,加上人员流动大,政策变化相对以往要快,工作视野的宽度、广度、深度都不够,难以适用新时代检察政工工作的要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政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同时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为他们创造有助于发挥专业潜能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从而提升政工人员对文件、政策解读能力及制定完善落实相关文件、政策的写作能力。

(四)强化人员流动。司法体制改革,检察官精英化、专业化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妨碍“三类”人员之间有序流动。从现行“三类”人员转换条件来看,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转换为司法行政人员,只要本人愿意基本上都能顺利转换。综观全国各省检察机关遴选检察官实施办法来看,大都规定原从事办案的司法行政人员要想通过遴选成为检察官,必须要先免去其行政职务,调整到业务科室参加办案,从事业务办案一年以上方可申报遴选。“三类”人员转换条件的不平衡,跟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相比,影响了司法行政人员的进步速度,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包括政工人员在内的司法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五)落实相关政策。检察政工人员在岗位上同样兢兢业业,为检察事业的发展一直贡献自己的青春,且政工人员不像一线办案人员有相对自由的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政工人员没有自己的时间,甚至还要经常加班加点。政工人员在自身待遇问题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落实待遇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工作热情,更是对他们自我价值的认可。当下,司法体制改革后,三类人员分类已经完成,检察官管理相关政策文件已经出台,司法行政人员具体人事管理政策迟迟未见发布,司法体制改革中关于落实司法行政人员待遇职级的规定,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一些政工人员由最初的对自身职务、职级解决的期盼、欢呼,逐渐消褪,工作激情明显减弱。鉴于此,落实包括政工人员在内的司法行政人员职务职级等政策刻不容缓。

站在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政治工作依然是检察工作中亟待加强的一个短板。新时代检察政工工作同样要“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加强检察政工工作,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也需循序渐进、统筹推进,更需以更大的决心和信心去强力推进,努力答好新时代检察政工工作干警满意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