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报》2024年8月17日
延川县位于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东部,黄河流经县境68公里形成的秦晋大峡谷是“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8月15日,“行走万里黄河 报道法治中国——黄河流域九省区法治媒体大型全媒体行进式报道”陕西段采访团走进延川县,深入了解当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成效。
近年来,延川县坚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基准线,严格执行黄河保护法和相关规划,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在规划引领、生态环保、污染防治、产业转型、文化赋能上狠下功夫,全力打造黄河中游生态保护治理先行区。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就是乾坤湾”。黄河流经延安市延川县时形成了5个S型大转弯,造就了闻名遐迩的黄河蛇曲群,其中,以弧度320度的乾坤湾最为壮观。距乾坤湾不远的是黄河清水湾,是“九曲黄河十八弯”中的第二弯。黄河流经此处,直接回转305度,貌似平静的水流下是暗流湍急,让人对黄河产生由衷敬畏。
为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更好贯彻生态环境理念,延川县大力实施黄河流域生态植被恢复工程,相继在乾坤湾镇和延水关镇计划栽植油松、侧柏、白皮松等各类苗木约161.6万株。延川县人民检察院肩负着守护母亲河的职责,持续开展了“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行动,以检察力量护航辖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3年7月6日,延川县人民检察院与县法院、县司法局、县林业局、乾坤湾镇政府等相关单位,举行了“黄河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揭牌仪式。这标志着延川县首个黄河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正式成立。
以此为契机,延川县建立起“司法保护+检察监督+行政执法”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同时融入修复成果展示、环保法治宣传、生态文明教育等功能,达到生态环境“异地补植、恢复生态、总体平衡”的司法修复效果。依托黄河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延川县人民检察院不断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加强与多个部门的协同联动,实现多元化监督、综合化治理,共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延川县人民检察院打出“防治”组合拳。4月29日,延川县人民检察院与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召开黄河流域(延川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作机制座谈会,共同签订协作机制,这意味着对黄河流域延川段的保护迈上了新台阶、开启了新征程,有力推动了黄河流域延川段共治共护的保护格局。
延川县人民检察院还进一步深化与生态环境部门协作,与县水务局、县河长办召开了延川县“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工作推进会,不断完善检察司法与行政执法的有效衔接,在非法采砂、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利用等多点位加强协作,持续推动延川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迈上新台阶。同时,延川县人民检察院按照“黄河治理促产业”思路,依托延水关镇黄河沿岸水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的优势,助推延水关镇政府将整改区域打造成种植蔬菜瓜果的现代产业发展基地,先后建成自然棚132个,解决了237户农民就业问题,实现了生态环境、经济民生和社会治理的统筹兼顾。
来源:西部法制报
来源:延川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姜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