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讨

浅析如何应对新时代背景下检察宣传工作的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 2021-10-18

  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必然包括对检察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检察宣传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检察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理解、认同检察工作、支持检察工作,不断提升司法办案服务社会治理、发挥法律监督效能的附加值,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衡量检察机关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张军检察长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检察工作、检察文化、检察新闻宣传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理念。检察工作、检察文化、检察宣传三者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制约检察宣传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实现检察工作与检察宣传互通的顺势发展?下面笔者将结合黄龙检察宣传工作,带着思考,浅谈几点认识。 

  一、检察工作、检察文化、检察宣传三者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新起点,面对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更高水平的新需求,要统筹做好检察工作、检察文化、检察宣传三方面工作,首先要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 

  对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张军检察长给出答案:“本在检察工作,要在检察文化,效在新闻宣传。检察工作是本体、核心、基础;检察文化是源动力;检察新闻宣传是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检察办案政治、社会、法律三个效果统一最好最直接的媒介。三者互为促进又互为里表。” 

  没有检察文化引领、没有检察工作基础,检察新闻宣传就无法做深做透。反之,做深做好检察新闻宣传,可收促进、引领传播检察文化,引导推动检察工作实效。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如何向人民群众、向社会提供更高品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做好检察主体工作是根本。用心讲好新时代检察故事,传播好新时代检察声音,向人民群众宣传好、“销售”好更优质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通过检察宣传树立检察品牌,同样重要。 

  黄龙,地处延安市东南缘,人口不足5万,社会治安好、刑事案件每年不足40件,近年来无大要案件。黄龙县检察院党组结合县情院情实际,在解放思想中破题开局,树立了不对等思维,确定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理念,树立了以检察宣传为突破口,打造黄龙检察品牌,努力实现小院也有大作为的工作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提升案件质量上做文章,更要在做好司法办案的“后整理”上下功夫。例如:今年7月,在黄龙县检察院召开的一场无障碍设施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公开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通过PPT出示了行进盲道与障碍物间未设置合理距离,盲道断头,窨井盖等障碍物侵占盲道等县域内存在的110余处盲道问题,使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给特殊群体出行造成不便的相关证据,清晰地展现在与会的行政单位面前,在充分释法说理后,向与会单位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推动下,盲道问题的整改已全面展开,2个月内将完成整改。经黄龙检察新媒体平台发出后,将检察职能深层的法治意义,维护群众利益的决心和办好群众身边每一件“小案”,呈现于广大群众眼前,让群众从检察机关办理的司法案件中、处理的事件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体验到了司法温情。去年,在黄龙检察新媒体平台的帮助下,阮某某老人23年的户口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的故事经黄龙检察公众号刊发后,网友们纷纷留言回复:“检民一家亲,温情暖人心!”“初心不改,为爱接力。”“黄龙检察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民立命、可敬!”……一时间,让黄龙检察形象再次伴随着黄龙热度进一步升温发酵,成为黄龙检察院初心为民,黄龙县干部温情担当、为爱接力的一种民风、政风自豪。 

  二、制约检察宣传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要做好检察宣传工作,就要处理好检察宣传工作经验与如何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规律的矛盾;要处理好网络舆情被动应对和主动引领的矛盾;要处理好司法办案和发挥法律监督效能的附加值的矛盾。为此,我们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亟待加强。互联网发展越来越细分,媒介接触点、用户媒介使用时间都越来越碎片化,人们的注意力也变得越来越分散。仅以政法新媒体账号为例,全国有14万个政法新媒体账号。全媒体时代,作为14万分之一的一个基层检察院,如何让群众从14万个政法新媒体账号中选择关注到黄龙检察院的信息,如何用好新媒体?如何提升新闻的采编?如何获取流量?如何做到让我们的信息不要像噪音一样被过滤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基层检察宣传工作亟待思考、创新、并需要突破解决的。二是应对舆情的能力亟待加强。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正在快速改变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方式,这让检察新媒体应对和引导舆情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发布,截至202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超过16亿;5G网络用户数超过1.6亿,约占全球5G总用户数的89%;新媒体正逐步取代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成为主要信息传播工具。公开数据显示,目前80%90%的信息获取来源于新媒体渠道。相较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信息来源广泛、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传受互动强、言论观点多元化、内容短平快等特征。任何舆情事件发酵后,再通过民众各自的社交圈传播,将迅速形成舆情危机,产生恶劣影响,这就要求负责检察宣传工作的干警必须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三是检察宣传的能力亟待加强。酒香也怕巷子深。检察机关富有成效的工作,要靠富有成效的检察新闻宣传工作让社会了解、让人民群众周知,从而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比如,如何通过对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理念等的有效宣传,让社会了解支持公益诉讼工作,推动负有维护社会公益职责的部门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检察宣传如何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强大生命力?如何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如何通过检察宣传鼓舞人心、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如何通过宣传实现检察工作三个效果的统一?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求负责检察宣传工作的能力必须加强和提升。 

  三、如何实现检察工作与检察宣传互通的顺势发展? 

  面对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如何提升解决问题、应对舆情、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检察工作与检察宣传互通的顺势发展?张军检察长提出:“工作是本,宣传是责,互通为要!”要一手抓固本强基的硬实力,一手抓检察新闻宣传的软实力,以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智慧主动作为,让检察意识形态阵地的红旗高高飘扬。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要做好检察宣传工作,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坚持党对检察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把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做好检察宣传工作的实际行动;要坚持理想信念,高举旗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用内心地高度认同,转化为检察宣传工作践行上地十分自觉。 

  二要求真务实顾大局。工作是本,宣传是责,要检察工作和检察宣传的互通,努力实现检察宣传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固“本”强基,做深做实检察本体工作,让新闻宣传有话可说;要持“要”图强,以深厚的检察文化自信助力检察与新闻宣传行稳致远;要重“效”求实,遵循规律务实创新,让新时代检察新闻宣传持续绽放异彩,成为检察中心工作的“进军号”“助推器”;要围绕“四大检察”“十项业务”,通过“后整理”打造检察品牌,改变粗放简单的工作模式,注重总结提升,创作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有价值的检察新媒体作品,让群众以看得见、感得到的方式认识检察机关的新作为新气象。 

  三要抢抓机遇谋发展。要紧紧抓住检察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期,立足检察职能,优化调整新媒体主攻方向,牢牢把握“多形式宣传”,通过图文、短视频、微电影、微动漫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调动群众的视觉、听觉体验,深度契合群众需求,努力在发展中抓住新机;要深度研究和把握检察宣传工作的新规律,紧紧抓住受众的“三分钟热度”,普通人三分钟阅读量大约为9001200字,要通过简明扼要的表述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生过程等信息,将思想内容传递出去,让受众充分释放注意潜能;要及时发布信息,久久坚持“宣传时度效”,用人民群众容易理解的语言,把案件或事件说清楚、讲明白,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要。 

  四要乘势而上重自强。要于立足“严”,严把信息出口关和质量关,要强化请示汇报和沟通协调,严格执行“分级审核、先审后发”程序,确保检察宣传工作的导向性和严肃性,确保每条信息口径统一、真实无误;要着力于“学”,不懂就钻,不会就学,通过线上线下学、外出培训学、专家交流学等方式拓展学习渠道和方法,全面增强干警的素质能力,切实提升新闻宣传的质效;要落脚于“树”,检察宣传品牌代表着检察机关的形象,品牌就是吸引力,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要放眼全省全国检察系统,用好政治智慧、法律智慧、监督智慧、宣传智慧,提升检察宣传品牌创新能力,通过检察宣传与业务的互通,形成干一件成一件、干一件精一件的良性循环,通过积极能动的检察宣传,把党的司法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群众当中,真正让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