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检察文化 > 清风雅苑

【母亲节特辑】五味子

发布时间: 2021-05-08

  从小到大,妈妈很少说什么东西好吃,但对于五味子,却是个例外。只要说起五味子,妈妈眼神都会变得清澈明亮,她总会重复地讲起在水利局的时候,一个阿姨的妈妈送五味子给阿姨。 

  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大自然玄妙,竟集人生五味,于红色葡萄似的小串儿中,酸苦辣咸甜,个中滋味,令人柔肠百转,唯有自知。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双手总是拾起那些酸楚的哀伤。只设身处地想,就足以让我泣不成声,无法平息。可艰难岁月里,属于那个“小女孩儿”的辛酸往事,只能她一个人去扛,一个人去捱。 

  193788日,我的姥姥王绪云出生在安徽阜阳东四十铺王寨一个高官家庭。全国即将解放,太姥姥带着年幼的舅爷爷和姥姥与太姥爷分离八年到达黄龙。没人知道,姥姥一家是经历了怎样的霄壤之别,承受了怎样的天荆地棘。太姥姥坚强隐忍,即使日子过得再难再苦,也没有放弃对两个年幼孩子的教育,带着两个孩子一边讨饭一边求学,舅爷爷和姥姥也始终刻苦上进、热爱生活。1959年,舅爷爷从陕西省卫校毕业分配到延安,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参与了延安卫生学校的创办,而我的姥姥也从延安市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延安专区甘泉县医院工作。19649月,姥姥因克山病故于黄龙县界头庙北商州高粱村。姥姥被送到黄龙县医院抢救时,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们听说是“王老师”(舅爷爷)的妹妹,拼尽全力抢救,可人还是走了,在场的医生、护士都哭了。那一年,妈妈2岁。 

  我的姥爷高保全,生于193737日,原籍豫东,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毕业,曾任教于阎良、黄龙等地,文革期间抽调界头庙粮站任驻库会计,1968810日,收公粮时遭文革两派武斗队误伤,因公殉职。姥爷去世的那一天,妈妈在村子里正和小伙伴儿一起玩儿,突然,村里的大人就告诉妈妈姥爷也走了。“小女孩儿”的世界崩塌了,她哭了很久很久,于事无补。那一年,妈妈6岁。 

   

  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活在尘世就活在苦里。“吃黄馍、吐黄水,出门遇见个柳拐腿”,40年前,黄龙是一个穷山恶水的地方,深受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三大地方病困扰。 

  姥爷去世后,害怕受到黄龙水土影响,大姑奶奶带着太爷爷和7岁的妈妈到大荔县双泉乡仁义村生活。大姑奶奶家有三个姨姨、一个舅舅。妈妈到大姑奶奶家后,她的两个大姐姐都已经成家,不久她的三姐姐也成了家,她的表哥也娶了媳妇儿,就是我的妗子。 

  大姑奶奶家里很贫穷,妈妈的表姐姐们和表哥都没有上过几天学,可是品德高尚的大姑奶奶和太爷爷坚持用微薄的收入一直供养妈妈上学读书,有时候二姑奶奶也会寄钱、寄衣服给妈妈,舅爷爷也会去大荔看妈妈。初中以后,妈妈到邻村的学校读书,寄宿在别人家里。每周,她都要背干粮,家里穷,哪里有粮食,要从全家人牙缝里挤出口粮,困难可想而知。那些年妈妈吃的最多的是蒸好的红薯。也是因为家贫,年轻的妗子和大姑奶奶因为妈妈生过很多气。最难熬的是冬天,大荔农村的冬天,没有人打炉子,冰天雪地里,红薯冻的像砖头,一咬一个冰凌茬儿,啃起来咯吱咯吱的响儿。 

  可怜的妈妈在浑沌的漩涡中,努力挣扎,也是因为苦难的磨砺,妈妈的内心愈加坚强,愈加珍惜生活里的阳光。每个暑假,太爷爷都会送妈妈回黄龙。太姥姥出身名门,女红精巧,她把自己穿过的好料子衣服改小给妈妈穿,有时候也会扯花布给妈妈做新衣服。太姥姥、太姥爷背《毛主席语录》,妈妈总是最先学会。有时候太姥姥、太姥爷还要在地里,边干活边背语录,妈妈走在太姥姥、太姥爷前面,妈妈背一句他们背一句。太爷爷也很疼爱唯一的孙女,总会把妈妈抱在怀里。妈妈很喜欢跟着大姑奶奶到镇上卖菜,每次卖了钱,大姑奶奶都会偷偷给妈妈几毛。“三毛钱的牛杂真香啊!”“冰棍也好吃!”妈妈说,那时候她也挺不懂事儿,有时候一根冰棍不够,大姑奶奶还会再买一根给她。妈妈的二表姐姐家有自行车,每次二姨回家看大姑奶奶,妈妈都会趁二姨不注意,偷偷骑二姨的自行车。妈妈瘦小,经常摔跤,摔倒了再爬起来,呼啦啦的自行车上满头大汗的妈妈高兴地唱着笑着。自行车被摔,掩饰再好,二姨也会发现,二姨训妈妈,可下次二姨再来,妈妈还会偷偷骑二姨家的自行车。 

   

  辣,是每每回忆都会心潮澎湃的激扬,青春在于辣,生活中更不能少了辣,辣是属于妈妈16岁花季的滋味,是妈妈转弯儿的青春。 

  1977年,妈妈15岁,太爷爷去世,他临终时拉着妈妈的手告诉妈妈,以后要找个兄弟姊妹多的丈夫,不要招上门儿女婿。1978年,妈妈16岁,高三还有一学期毕业的时候,太姥爷和舅爷爷到大荔看妈妈,太姥爷心疼妈妈要带妈妈走,舅爷爷让妈妈再坚持一个学期,只要高中一毕业,就带妈妈到延安读卫校,与太姥姥太姥爷团圆。那时候,太姥姥、太姥爷已经把家搬到延安,住在延安卫校里。70年代,延安卫校的学生很多,太姥姥、太姥爷自食其力,炒瓜子卖,只几分钱一斤。卖瓜子的钱够他们花,他们把剩余的钱攒起来,按1分,2分,5分的面值,归好类,然后用红纸卷成轱辘,一扎一扎的,他们也给过姐姐和我很多。也是在1978年,妈妈高三还没毕业,就收到黄龙县县委寄给妈妈,让妈妈接姥爷班的介绍信。妈妈只身一人带着一卷儿铺盖,一封介绍信,来到黄龙。县委书记正在开会,懵懂的妈妈站在会议室门口儿,只说要找书记。平易近人的时任县委书记张旭,从会议室里走出来,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妈妈在县委办接电话,管吃管住,两个月后,妈妈就被分配到白马滩林场工作。妈妈挣工资了,第一个月就有三十一块五毛钱,她觉得自己很“富有”,每个月生活开支除外,还能给大姑奶奶买衣服,往家里寄钱呢。也是因为妈妈在黄龙接了姥爷的班,最终没有去延安读卫校,没有和太姥姥、太姥爷一起生活。后来,妈妈做过界头庙供销社的售货员,1990年,调回黄龙县城,在石堡镇财政所上班。1982101日国庆节,爸爸妈妈结婚。爸爸妈妈命运相似,但爸爸兄弟姊妹很多,亲哥哥三个,亲姐姐两个,在亲姊妹里,爸爸最小。爸爸在他的二姨家长大,在这个家里,爸爸排老二,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爸爸妈妈约定,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跟妈妈姓,所以姐姐姓张,我姓高。1983年、1985年姐姐和我相继在界头庙出生。姐姐和我出生后,大姑奶奶每年都会给姐姐和我做棉衣、棉鞋,直到1997年,大姑奶奶去世。至今,水利局家里还保存着大姑奶奶给姐姐和我做的棉袄。我们搬过很多次家,可大姑奶奶给姐姐和我做的棉袄,妈妈不舍得送人,每次整理东西的时候,她都会拿出来看看,说是留个纪念。太姥姥也给姐姐和我做过棉衣、虎头鞋。老人们常说:小孩穿上虎头鞋,虎头虎脑、虎虎生风,会成为有福的孩子。那些年,太姥姥、大姑奶奶的一针一线里都是对妈妈的疼爱,也是对姐姐和我的疼爱。在姐姐有了乐乐以后,妈妈也学着太姥姥和大姑奶奶,给乐乐和壮壮做了从他们出生一直到可以穿到小学毕业的棉袄棉裤。  

   

  咸是眼泪的滋味,我们无法拒绝,为生活,为情感,为自己,为那些我们深深爱着的人,泪水滑落到舌尖,会苦涩。20194152054分,舅爷爷走完了他积极坚强的一生,离开了我们,坦然地去了另一个世界。舅爷爷的一生是迎风而立,不卑不亢的一生。他的世界犹为宽广,犹为精彩。他经历过艰苦创业的考验,不论是常年累月的到农村巡回医疗,还是上门诊、管病房、带学生、做学问,在四医大深造,他都踏踏实实地去做。他一心扑在事业上,先后任延安地委中国农工民主党负责人之一、延安地委统战部组长、延安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延安市疑难病研究所副所长,皮肤性病研究室主任,延安市微生物免疫学会副会长、秘书长。他60多篇论文在《中华护理杂志》等国家、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输血》《免疫知识浅浅》等3部专著出版发行,多次荣获省、地科技成果奖,被地委宣传部和地区卫生局授予“为保障延安地区人民健康做出贡献”的荣誉证书,他的事迹也被国家人事部主编的《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专家人才大典》《人物篇》等多部典籍收录。他用日复一日的努力和坚定,阐述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热情,他是最亮的明灯,教会子孙们什么是奋斗,什么是从不放弃,什么是永不低头。在家中最困难时期,他微薄的工资被分为四份,一份留给太姥爷太姥姥用、一份家用、一份给儿女上学、一份紧急备用。他潜移默化地教会子孙要善待别人,要宽容理解,要有计划,有安排,从他那里我们更是学会了做人要有爱心,要知恩感恩。舅爷爷从事教学、临床科研的五十多年间,只要有人找他看病,他从不收钱,药到病除的医术为人称赞,他为了患者的利益,坚决揭发坑害百姓的医院、诊所、药店,他高尚的品德,令人肃然起敬,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他说:“治好病,能给病人减轻痛苦,让他们少花钱,他心里就高兴、快乐……”他的事迹两次被延安电视台《百姓关注》栏目进行了报道。他说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弥留之际,他看着钟表数分钟,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坐飞机急匆匆从新疆赶回(2019年爸爸在新疆工作),直到看到爸爸妈妈,他还放心不下,用手比划着让爸爸妈妈去吃饭,别饿着,他连走都是那样的慈爱、淡定和从容。舅爷爷是妈妈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有着至亲血缘关系的长辈。送走舅爷爷,妈妈很伤心地说,舅爷爷再也不会每周给她打电话。舅爷爷很节俭,电话里说话很少,只是语速很快的和妈妈确认下家里每个人是不是都很好,确认完,就说再见。舅爷爷小心翼翼地用自己所及的各种渠道收集整理着关于爸爸妈妈姐姐和我的一切:照片,毕业证、学位证、荣誉证书、任命文件等复印件,并帮我们规整成册,每人一份,很多被我们弄丢的记忆,都在舅爷爷给我们的册子里。我答应舅爷爷写一本关于舅爷爷家的小说,可我总以忙为借口,甚至没有专门给舅爷爷做过一次采访,就连说要把舅爷爷写的文章往延安日报投稿,也没有做到。前几天,电话里,我和妈妈说明写《五味子》的意图,妈妈说舅爷爷如果知道一定会很高兴,我告诉妈妈,小说我一定会好好去写,我计划去安徽阜阳查史料。  

   

  体会过酸苦辣咸的滋味,那么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也因为尝遍了人生百味,妈妈总会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她心怀感恩与爱,她常说,感恩共产党;她感恩那个收留了她十年,对她特别好的大姑奶奶,她会经常打电话给妗子,也会默默照顾着妗子和大姑奶奶的曾孙女婵婵,我和老公也给妗子和婵婵邮寄过衣服,邮寄过学习用品,邮寄过玩具;妈妈要求姐姐和我谨慎自持,告诫我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2006年,姐姐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同年分配至延安市中医院工作。2009年,姐姐出嫁。2008年,我毕业于西安陆军学院,2009通过全省公务员考试进入黄龙县人民检察院工作。2011年,我出嫁。 

  妈妈爱生活,她去过台湾、香港、澳门,走过大半个中国,她知道很多历史故事,吃过很多地方特色美食;妈妈爱养花,在黄龙水利局家里和延安新区家里,她打理着大大小小几十盆花,她的花,养得很不错;妈妈爱孙子,她的三个孙子乐乐、壮壮、铁蛋满月前都是她在照顾,三个孙子和爸爸妈妈感情很好;妈妈爱爸爸,他们相互陪伴,相濡以沫,虽然也会吵吵闹闹;妈妈最爱的还是姐姐和我,我俩受委屈时,她不管三七二十一,总是护着我俩,绝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我们。我们高兴时她比我们还高兴,我们难过时她比我们更难过,因为她没有得到过,所以她把加倍的爱都给了姐姐和我。我反复确认过五味子并不好吃,妈妈喜欢五味子的原因,直到我也做了妈妈之后,终于有了答案。她真的很少去羡慕别人,总说知足常乐,她很满足。大概只有别人在她面前说,我妈妈给我做了什么,她羡慕了。不管她是否承认。2021年,我37岁,壮壮6岁,我更加理解妈妈的不易,更加心疼妈妈,也更加确定妈妈喜欢五味子的原因,在妈妈看来,五味子是对母爱的诠释,有情感加持,是妈妈对酸苦辣咸甜“人生五味”细嚼慢咽后的深刻理解,是品味个中滋味后的美丽蜕变。 

  前几天,下乡入户时再见五味子,我很着急想给妈妈买,一刻也等不了,虽然没有见过白马滩哪里有卖五味子,但我知道哪里可以买到。于是马上下单,并反复叮嘱店家,一定要仔细挑选,仔细包装。上周四,妈妈的五味子已经收到,店家给妈妈打电话说五味子的梗儿不要扔掉,晒干了可以泡水喝,我很感激。妈妈打电话告诉我,五味子很好吃,在水利局时候,一个阿姨的妈妈每年都给阿姨送五味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