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文化“寻保传”】富县检察:寻访文化瑰宝 传承千年文明

发布时间: 2024-12-20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杜甫从奉先(陕西蒲城)出发,一路北上行至鄜州羌村,在羌村居住了一年零四个月,期间创作了十多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一代诗圣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在此居住,羌村这个原本名不经传的小山村因为他而备受关注,2023年1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批准公布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的通知》,羌村入选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羌村杜甫旧居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泓寺石窟位于延安市富县直罗镇川子河下游,石窟开凿最早为南北朝时期,历经唐、宋、金、明、清各代续修完成,其七号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题材最丰富,造像最精美的金代石窟,与子长的钟山石窟、延安清凉山的万佛洞、黄陵的万安禅院并称为陕北四大石窟,陕北四大石窟中的其他三座都是北宋时期的石窟。在这四座石窟发现研究前,学术界有一种观点叫做两宋石窟看川渝,川渝石窟看大足,而这四座石窟的发现研究填补了两宋时期北方石窟造像的空白,2006年石泓寺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12月19日,富县检察院联合县文物旅游局、茶坊街道办,直罗镇政府深入羌村杜甫旧居、石泓寺石窟,实地察看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详细了解防火防盗设施及文物预防性监测设备。在走访中,检察机关与文物保护部门、乡镇政府就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难题及司法保障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提出解决文物保护问题的新思路,旨在推动富县文物整体保护与系统性治理。

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此次寻访,不仅是对文物保护的一次实地调研,更是推动司法保护与文化传承的一次积极探索,对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富县人民检察院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重要指示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全省检察机关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省院、市院关于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地域特色,不断提升检察干警对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的思想认识与参与积极性,主动与县文旅局对接,全面寻访排查县域内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加强与文物主管部门线索移送、综合保护等协作配合,形成保护合力,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贡献检察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