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调查研究】检察版“两说一联”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 2023-11-17

陕西省富县是“两说一联” (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干部联村)工作机制的发源地,“两说一联”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品牌。新时代检察机关如何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丰富和深化“两说一联”,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是摆在富县检察人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富县检察院积极推行“办案说法、监督说事、服务联心”检察版“两说一联”工作机制,探索检察工作融入社会治理、服务保障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推行检察版“两说一联” 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检察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存在认识误区,以致检察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较为薄弱。同时,部分检察人员对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的职能边界认识不清,特别是对利用非司法化手段解决社会治理中存在的 问题尚有一定争议。

(二)基层检察监督体系不健全。检察机关在乡镇一级缺乏派驻机构,检察人员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较少,导致对乡镇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主体力量分散,监督手段和监督力度不够。 同时,检察机关自身开展检察监督的制度体系尚不完善,这也限制了检察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作用的发挥。

(三)检察职能履行还不充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部分检察人员在司法办案过程中,只是守住了形式上不违法的底线,满足于程序了结,履职不充分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开展法律 宣传教育、促进社会治理方面做得还不够,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求。

(四)信息化等新型技术手段运用不足。从富县检察工作实践看,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具备了检察业务应用系统、 检察网络宣传及12309检察服务网络平台,但对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检务、数字检察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广泛,检察履职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单一,智慧检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二、深化检察版“两说一联” 的路径

(一)坚持为民司法,以政治建设引领品牌创建。一是结合主题教育,坚持不懈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教育检察干警把学习成效转化为为民司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想武器。二是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坚持不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镇、进社区,引导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心。 三是结合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着力加强检察队伍政治建设、廉政建设和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检察工作的根本标准,努力让人民群众认同检察机关在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成效。

(二)把握职能定位,延伸参与社会治理触角。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监督公权力的权力,应当把准职能定位,不能越界越位,这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治理必须把握的职能边界。在精准把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职能定位的基础上,检察机关通过“两说一联”,加大宣传力度,让基层群众和基层干部了解检察职能,知悉检察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边界,及时厘清认识误区,依法能动履职,以检察之力助力“社会之治”。

(三)履行检察职能,运用 “两说一联”工作机制助推社会治理。第一,办案说法,“重”在 引导知法守法。一是提升释法说理能力。坚持在办案中践行为民司法理念,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开展工作,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排忧解难。通过多种方式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政策,不断更新司法理念,切实防止就案办案,努力提升检察人员释法说理能力和法律文书释法说理质量。二是规范释法说理流程。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简化说理内容;对于疑难复杂案件加强与当事人沟通,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值班律师等进行座谈磋商、公开审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法治教育,促进双方达成和解。制作法律文书重点突出事实依据、阐明事理缘由、讲清法理道理。三是丰富释法说理形式。通过检察官进企业、法治副校长进校园、送法下乡、 12309检察服务“双进”等活动,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开展以案释法,使法律知识与群众身边人、身边事紧密结合,确保释法说理深入民心。通过网络平台,制作推送普法小视频、典型案例等,引导群众知法守法。

第二,监督说事,“要”在维护公平正义。一是做到精准监督。抓好典型性、引领性案件的监督,做一件成一件、成一件影响一片,争取实现双赢多赢共赢。自觉运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和各类办案指引,强化专业化办案团队建设,向大数据要生产力, 全面提升法律监督质量、效率和效果,更好维护司法公正。二是做到精心办案。树立“精品意识”,常态化开展案件质量研判、案件质量评査,组织优秀法律文书、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评选等活动,不断强化案件全流程监控,既做到实体认定精准,又在法律文书制作等程序上没有瑕疵;既案结事了,又通过释法说理做好群众工作,真正化解矛盾;既办好案件,又发现和推动解决社会治理问题;既严格依法办案,又注重通过典型案例引领法治风尚。三是做到精细管理。抓住检察人员考评和检察业务管理规范体系建设两个方面,注重加强对人的管理和案的管理,在用好已有成熟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推进检察版“两说一联”突出对办案说法、监督说事、服务联心的考核评价和激励引导,注重结果运用,严格奖优罚劣,激发检察人员在司法办案中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第三,服务联心,“实”在感受检察关怀。一是用心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做到服务重心下移,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检察服务。精心推进12309检察服务“线上进入城乡社区、线下进驻综治中心”,助力基层治理工作,将检察官及检察辅助人员纳入县乡社会综合治理“说事说法库”,派驻乡镇12309检察服务工作室,健全检察服务体系,面对面化解矛盾、解决诉求,努力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最多跑一次”的基层社会治理效果。二是持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坚持“应救助尽救助” 原则,对进入检察环节符合救助政策的刑事被害人,充分运用“1+N”救助模式,实现多元化救助。坚持深化一次救助、长期关怀理念,积极对接政法委、法院、公安、民政、妇联、街道办 (乡政府)等部门,力促形成三级联动、多方参与的救助格局, 让司法救助有温度、有力度,增实效、暖民心。三是加强特殊群体检察保护。立足检察职能,推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检察为民举措,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力度,联合社会机构、学校、行政部门,共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进“六大保护” 走深走实,努力创树未检富县品牌。积极推动成立“保护弱势群体支持起诉服务中心”,开展农民工讨薪、老人赡养、未成年人抚养等民事支持起诉工作,为特殊群体提供司法援助,督促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保障特殊群体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等,以检察监督促进涉特殊群体社会综合治理。

(四)坚持数字赋能,以智慧检察提升治理效能。推动检察机关与其他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数据资源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把大数据融入司法办案全过程。实现从盯案到盯数据、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推进,从监督办案到社会治理,助推检察工作提质增效,法律监督转型升级,社会治理共建共享,不断提升检察机关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加强对办案数据的分析研判,结合司法办案创建类案监督数据模型,强化对发案率高、问题较多的重点领域、行业、案件的调查评估和综合会商,从源头上提出预防对策和建议,促进诉源治理、系统治理,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整体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