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至8日,我有幸参加了延安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智慧检务浙大培训班,紧张而又充实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浙大教授幽默而又精辟的授课方式、充实而又深刻的课程内容,让人听的意犹未尽;绍兴、湖州吴兴检察院政法一体化信息共享共治平台、类案监督模型及智慧检务服务系统让人大开眼界;杭州的城市大脑,用数字管理一座城,科技和经济的超前发展,以及在浙江的一切所见所闻都让我感受颇多,收获满满。
一、体会名城名校风范,激发积累知识储备新动能。此次培训是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初到浙江,眼前的一切让人心潮澎湃,杭州城市建设现代化气息浓厚,道路宽、平、广,环境干净清洁,风景秀丽无比,所到之处都是美景。在浙大学习期间,让我真切感受到名城名校的不同凡响。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始终秉承“求是创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了“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在这里,我零距离接触到了百年浙大的厚重文化积淀,感受到了浙大独特的魅力,名城名校风尚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接受教育熏陶,激发学习新知识、增强知识储备新动能,增长干事创业的本领,不负青春芳华,不负职责使命。
二、学习数字检察,争做善思笃行实践者。此次培训授课教师阵容强大,浙大教授柳新华为我们讲授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检察干警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捍卫“两个确立”,牢牢把握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宪法定位,维护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要持续深入推进检察改革,加快数字检察智慧检务建设和应用步伐,不断提升法律监督效能,以检察之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陈观林教授讲授的《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与变迁》,使我对数字化又有了进一步认识。我们着力构建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就是数字化改革的司法实践,建模的本质就是把业务部门检察官行使法律监督权力的思路建成模型,通过人工智能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和应用,从而让其他检察官也能够应用该模型辅助办案。李建元博士在《检察公益诉讼数字化实践与思考》授课中讲述了毁林种茶、临时用地超期未复垦、森林防火道违规建设、非农化、非粮化监督、垃圾固废物污染等等法律监督模型案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监测,采用空间叠加分析的办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从中发现法律监督线索,通过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进而提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实现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我们赴绍兴市院、吴兴区院学习观摩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毒品类案、民事裁判智慧监督、“检察+矛调”大数据集成系统等法律监督工作创新经验,对我院构建法律监督模型工作给予了极大启发和借鉴。大数据模型的建设和应用对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有着巨大的作用,能够更高效、更精准的服务司法办案。我们在办案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发现、总结,按照“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社会治理”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拓展数字检察工作,争做推进数字检察的践行者。
三、探寻党史之源,传承红船精神。我们参观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使我真正了解了什么是红船精神。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一个大党诞生于一个小船。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的航船,劈波斩浪,开天劈地。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作为一名检察干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红船精神与延安精神结合起来,同自己的岗位实际结合起来,把红船精神化作创新发展、担当尽责的思想动力,铭刻在心,学思笃行,以实际行动为富县数字检察工作创新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