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飘香,我受延安市委组织部选派赴浙江大学学习。时隔十年再次真正意义上迈进大学的校门,一直以来对大学尤其有历史底蕴的大学都有着一种尊敬甚至是崇拜,因为这是学术的圣地,充斥着智慧与才华,激情与碰撞。我们有幸在短暂的时间里在这所美丽的学府感受浙江大学始终秉承的校训“求是创新”,感受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既形成的“勤学、修德、明辨、笃实”浙大人共同价值观和“海纳江河、启真厚德、开物前民、树我邦国”的浙大精神,感受“国有成均,在浙这滨”的震憾与难忘。
这次浙大学习,学员来自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从市直机关到县级部门再到乡镇,虽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却注定会有共同的收获。在结业仪式上,大家都留露出了共同的难忘与留恋,有的学员觉得学习好像刚刚开始,有的想让这样的学习能够多延续几天,有的仍在回味学习期间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教学……

课堂上我们聆听了知名教授和行业精英的授课,他们渊博的知识、全新的观念、精湛的学术、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深深吸引着我们。周永广教授讲授的《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宋东舢会长讲授的《双轮驱动:经济开发区与特色小镇》,傅夏仙教授讲授的《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高国舫教授讲解的《浙江省“八八战略”战略构想与实践》,梁雪松教授讲授的《管新时代文旅融合业态创新》,戴文标教授讲授的《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费勤局长讲授的《“最多跑一次”浙江省(杭州市)深化改革经验分享》7个专题讲座,桐庐美丽乡镇、梦想小镇和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的3场现场教学,这所有的课程,不管是课堂讲授还是现场教学,都给我们打开了认识的另一扇窗,让我们领略到了超前的思想,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无一不让我们的思绪久久回味、心情难以平复。短短一周的学习培训让我收获很大、体会很深、启发很多。不但更新了观念、解放了思想、丰富了知识,更是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培训期间,通过讲堂授课、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形式,开展了理论素养、能力提升、视野拓展和自我管理等内容的学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视窗,使我们学习的这段时间如沐知识的海洋,增强了我们以后坚持学习和做好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感受浓厚的学习和研讨氛围时,我们也重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喜悦,更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与老师讲授的很多新理念新观念新思想相比起来,感觉自己在学习的路上越退越远。离开校园许多年了,我们的学习似乎是在按部就班,甚至是在完成任务,有多少人是在用心学习,又有多少人能从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分不清到底是在学习还是在“完成任务”,我们虽然一直在学习,可是沉淀吸收下来的又有多少?随着年龄、工作和阅历的增长,我们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变少了,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和学习的心态也不多了。这样下去,我们将会跟不上时代。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运用借鉴的知识越来越少,人越来越浅薄、浮躁,与真正潜心学习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长此下去,我们就真正成了的坐井观天,会被时代淘汰。
每天晚上的研讨会上,学员们讨论的最多的就是这个老师怎么讲的那么好,那个老师怎么讲的那么好,我们现场教学的地方怎么可以建设发展的那么好……我们带着疑问在研讨,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钦佩在研讨。有时候我们研讨的主题会跑题,但是每一个跑题的主题都会迎来圆桌上一圈肯定默契的目光,在学习的态度和动力上没有对与错,是与非。学习并不是要求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做成什么样的事,学习没有功利性,我们是要通过学习得到新认识、新观念,提升新思维、新境界,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能有解决问题的新手段、新方法,学习使人走出固步自封的小天地,走向豁达宽广的大世界。通过此次学习培训,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的综合素质、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我想,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从现在开始,一切都还不算晚。最怕,从未意识到要开始。从现在开始,注重学习,加强学习,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学各领域知识,在学习中不断吸取营养,努力改造自我、提升自我。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这次学习让我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视野、思维得到了很大的开阔。同样的问题,思维不同,处理的方式便不同,结果更是大相径庭。日常工作学习中,我们往往按步就班,循规蹈距,创新是太多人中口的一个词语,在大脑中是一个模糊不清概念。所以,这次学习让我看到了太多的不同,具体典型的教学案例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回味和思考。在这里我们知道了杭州是少有的几个千万级人口而不堵车的城市,杭州也是智慧城市起步较早做得较好的城市,杭州的城市管理、政府为企业市民服务的超前意识等等无不完美的诠释了这座城市的智慧。他们不但有创新思维,而且还有干事创业的劲头,他们敢为人先的魄力值得我们去学习。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的亲人或朋友的一些创业经历,无一例外,他们在做事的时候,都是抱着实干的态度,没有任何的理由和借口,唯一的选择就是拼命努力。我们有一节课是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的局长为我们讲授,主题是“最多跑一次”改革,他们的“最多跑一次”是真正的跑一次,虽然后来这个改革从浙江向全国推开,但是有一些地方还是把“最多跑一次”流于形式。他在授课中多次提到坐落在余杭区的“阿里巴巴”,提到“支付宝”能够在杭州落地生根到发展壮大的时代背景,提到杭州作为一个现代化大城市,很多举措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正是因为有一批批敢想敢干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创业者,这个城市才迅速腾飞、发展壮大。我们工作中缺乏的正是这样敢为人先的精神,唯有思维创新、方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时刻牢记危机意识,才能跟上时代潮流。在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缺少这样一种实干的状态,遇到困难绕着走,工作得过且过,没有自我加压,没有精益求精。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平凡的岗位上,勇于探索、拼搏进取,追赶超越,是对每一个人的工作最基本的要求。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记得我们读大学时的校训“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用在这里或许再恰当不过。学习结束了,但是于我们来说才是刚刚开始。如何将这次难忘的学习经历转化成为我们以后工作和学习的不竭动力?如何将这次学到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工作和学习当中去?如何使我们的工作有一个质的飞跃?这是我们需要思考重要问题。实践出真知,好的理论只有拿到实践当中检验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学习和实践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浪成于微澜之间,只要每次学习都能有收获,那么,收获聚沙成塔,聚少成多,积跬步终致千里。相信这次学习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和启迪久久都不会消散,我将仔细的体会这、逐步消化吸收,努力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以致用,促进工作。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忆的是在美丽浙江大学学习期间的的点点滴滴,忆的是在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所留给我们难忘的记忆,忆的是在此次学习中遇到的每一个曾经熟悉和不熟悉的学员,忆的更是每一个授课老师在课堂上的纵横捭阖……此情可待成追已,只是当时已惘然。让我们学会感恩,感恩每一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也感恩每一次难得的相遇。
浙江大学老校长竺可桢有两个著名叩问,我相信每位到过浙江大学的人都不陌生,那便是“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要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次赴浙江大学学习培训,使我获取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也让我体会到了竺可桢老校长两个叩问的深刻含义,更加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基层检察工作实践中,我将深入思考,努力践行,把学到的知识、经验和做法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