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文化

学好本领履好职

发布时间: 2019-03-27

 

(通讯员赵忠韬)201913日至13日,我参加了为期11天的国家检察官学院举办的第1期民生领域案件办理专题研修班,与来自全国各地100多名检察官一起学习研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培训,我感到十分激动。此次培训,让我受益非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学识。学院设置的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教学课题有针对性,学习内容面向基层。辅导授课的专家、教授认真负责,答疑解惑;学院教员对学员照顾无微不至,让我感概甚多,领略了检察机关最高学府的办学风采。虽学习时间短暂,但知识面、信息量非常大,课程丰富,干货满满。

这次学习培训,使我收获颇丰,体会深刻。作为新时代的检察人,面对新使命、新征程,如何履好职、实现新作为,是我们所有检察官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明确责任敢担当。自从检察机关反贪反渎“转隶”之后,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困惑,我们检察院以后工作的目标、方向和着力点是什么。通过这次学习培训,让我更加清晰认识到,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突出抓好民生领域案件特别是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工作。从这次学习中了解到公益诉讼工作是当前以及今后我们检察机关的一项主动出击的重点工作。公益诉讼工作既是检察机关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检察机关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最直接的体现。此次专题研修班,学院从培训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给我们设置了非常丰富、可操作性强的授课内容:既有有名家学者的经典授课,专家教授的分析和阐述,又有最高检领导、大检察官“现身说法”、谆谆教诲;既有学员走出去的实训教学,又有典型案例分析研判、法律文书制作交流和专家点评,还有学员于授课老师之间的课堂互动和课后学员之间微信群切磋交流等等,让我充分感知到新时代检察工作的重要性、维护司法公正的责任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讲政治、敢担当,以司法为民、维护国家和社会利益为己任,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的司法办案、强化法律监督的实际工作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认清不足练本领学院在安排专业教学课程的同时,张弛有度,适时安排了学员与老师、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联络互动,组织了有趣的“破冰”活动、“美团点评”总部参观、才艺展示表演、优秀学员评选等,使学员在紧张的学习中又享受到交流互动的乐趣,放松了紧张心情、活跃了课间气氛,激发了每个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使我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学习历程。作为基层一线的检察官,自己平时埋头于具体业务和综合事务,工作中遇到难题,往往是“临时抱佛脚”,用到哪些方面的知识才去查阅书籍资料,按图索骥,对法律规定或司法解释的实质内涵一知半解,工作质量和效果不尽人意。通过此次培训,使我深受启发,周围的学员来自五湖四海,真可谓人才济济,在交流互动中表现出众,他们既有理论造诣又有实践经验,对比之下,自己相形见绌、差距很大。这次培训,是自己的一次“破冰”,也是一次反思自醒的过程。我要以此次学习培训为动力,坚持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苦练内功,勤于思考,不断修炼提升,增强工作责任心,提升职业荣誉感。

秉承校训履好职。在学院部署的研讨“新时代民生领域案件有哪些;检察机关如何发挥作用保障民生”活动时,同学们结合自己办理的案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许多经验和做法具有可复制性、可操作性,我听后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之前工作中的很多困惑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在专题教学中,听大检察官、大法官及著名学者为我们传授知识,近距离感受法学大家谦虚、务实、忠诚的风范。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负责聂树斌一案再审的胡云腾大法官,向我们介绍了聂树斌一案的再审启动至宣判无罪的审查过程,分析司法机关如何防范冤假错案,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从律师到检察官华丽转身的高检院张雪樵副检察长,以河南天价逃费案、南京彭宇案、聊城于欢案等一系列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案例为引子,为我们上了题为“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的司法逻辑”一课,阐述了朴素正义与司法公平的有机结合,使大家牢记“司法有度,有度才能有情、才能入理。公平正义,不在法典中,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中” 这一深刻的司法理念。学院老师阐释了国家检察官学院“进德修业、秉鉴持衡”校训,教导我们检察官要秉承法律监督的宪法责任,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平衡,更使我增强了自信,点燃了内心激情。我将铭记 “进德修业、秉鉴持衡”的校训,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践行敬业、精业、奉献的检察精神,刻苦学习,提升自我,认真履职,用心工作,努力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检察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