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三个年”活动,促进干警作风能力建设走深走实,宝塔区人民检察院精心组织开展“业务骨干上讲台”活动,定期由一名业务骨干走上讲台为干警授课,围绕检察业务实践和经验做法,特别是工作中遇到难题的解决途径和办法,通过交流业务、分享经验的方式,帮助提升全院干警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本期授课人为第二检察部员额检察官胡杰,授课内容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理解和适用。
一、帮信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是2015年11月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主要是指行为人明知他人实施犯罪,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犯罪行为。“帮信罪”是电信网络犯罪的重要“帮凶”。
二、帮信罪的主要特征
1、帮信案件数量上升较快。近年来,帮信案件逐年增加,特别是2020年10月公安机关开展“断卡”行动以来,检察机关起诉涉嫌帮信犯罪案件数量上涨尤为明显。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的办案数据显示,仅2020年上半年检察机关起诉帮信犯罪人数达到6.4万人,2021年为12.9万人,目前已成为各类刑事案件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前两名分别是危险驾驶罪和盗取罪)。
2、犯罪主体低龄化、低学历、低收入特征明显。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20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检察机关起诉案件中,18岁至22岁的占23.7%,30岁以下的占64.8%。初中以下学历占66.3%,无固定职业占52.4%。大学生由于生活费较少,法律意识淡薄,听信犯罪分子的诱惑,将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卖给他人获利。最高人民检察院数据显示,大学生涉嫌帮信犯罪已逐步成为帮信犯罪的主体。
3、法律意识淡薄,不劳而获思想严重。帮信罪的涉案人员都是抱着出力少,赚钱快的思想,总以为将自己的银行卡、信用卡出租、出售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将办卡时银行工作人员的告诫和法律抛至脑后,将自己的银行卡、信用卡出租、出售给犯罪团伙获利。
4、帮信案的涉案人员绝大部分是初犯。据最高人民检察院2020年上半年数据显示,检察机关以帮信罪起诉的人员中将近90%的没有犯罪前科,系初犯。
5、帮信犯罪团伙层次分明,分工明确,隐藏真实身份,以“代号”、“蝙蝠注册名”等互相联系。而且帮信犯罪团伙在互相联系时一般使用“代号”、“微信名”、“蝙蝠注册名”等,联系时都隐藏真实身份,使用QQ、“蝙蝠”软件、“土豆”软件等专用软件,给侦查和起诉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帮信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区别
帮信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区别主要有六个方面,具体如下:
1、行为对象不同。帮信罪提供帮助的对象是概括的网络犯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人针对的是上游犯罪所获得的赃款赃物。
2、行为时间不同。帮信罪行为发生于上游犯罪着手之后到行为实施完毕之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例,帮信行为发生于上游犯罪分子尚未获取赃款赃物之前。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发生于上游犯罪既遂之后,即相应犯罪所得已经被上游犯罪分子控制。
3、行为性质不同。帮信罪属于上游犯罪的必要帮助犯,没有帮信罪行为人的帮助,上游犯罪无法既遂。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非上游犯罪所必须,即脱离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人不影响上游犯罪的既遂。
4、对上游犯罪具体内容的明知程度不同。帮信罪对上游犯罪限定于概括的明知,即对上游犯罪具体实施什么网络犯罪在所不问,如果明知实施何种犯罪,当以共犯论。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为人对涉案财物属何种犯罪所得,既可以是概括明知,也可以是明确知晓。只要不存在与上游犯罪通谋就不构成共犯。
5、侵害的法益不同。帮信罪规定在扰乱公共秩序罪下面,目的是维护网络秩序,保障信息网络健康发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规定在妨害司法罪下面,目的是维护司法秩序,打击妨害刑事侦查、起诉、审判违法行为,保障国家司法权的正常行使。
6、入罪条件及刑罚不同。帮信罪的成立条件须情节严重,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无情节严重的限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3000元即可定罪处罚,法定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