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
1943年春节,鲁艺秧歌队去南泥湾慰问演出,演唱了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著名歌曲《南泥湾》。旋律优美、感心动耳的乐曲流遍天下,传唱至今。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反共封锁,陕甘宁边区面临严峻的困难。从1939年2月开始,党中央领导边区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大生产运动。
1941年3月,八路军120师359旅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开赴南泥湾屯田。“一把镢头一把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到1944年10月南下,短短几年,把一个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青山与绿水,美丽似江南。
1942年7月,朱德、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五老同游南泥湾,写下了“平田种嘉禾”“有似江南好”的诗篇。
1943年10月,金风送爽,瓜果飘香。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视察南泥湾,所见“平川稻谷香,肥鸭满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毛泽东说:“敌人封锁我们,我们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用我们的双手做到生产自给,丰衣足食。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
今天的南泥湾,青山郁郁,绿水悠悠,游客广场上巨大的党徽熠熠生辉。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现代农业、健康休闲、文化创意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国家幸福产业样板区、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圣地红色旅游新支点。
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