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李华晟 未检室
分享书目:《老子道德经注》
南怀瑾先生有个比喻,他说:“儒家就像粮店,那是生活的必需品;佛家就像百货店,琳琅满目,你进去逛一下,不买东西也有收获;道家就像药店,有病、有问题的时候,那就要找到《道德经》了。”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我最近读的一本书《老子道德经注》,这本书是三国时期王弼注释的,是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之一。
一、“无为”
谈到道德经绝对绕不开“无为”,关于无为,市面上几乎所有名家的解读都不是无所作为,不是躺平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势而为,顺应规律去做事。
无是天地之始,是宇宙的初始状态,是天地万物尚未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如经中所言“无名天地之始”,一切存在皆源于此,是初始的、无形无象的鸿蒙状态,蕴含着无限的生机和可能性,是万物生发的根源和依据。我们的华为鸿蒙系统的命名,大概也蕴含了道家哲学的寓意。
“为”这个字极具智慧,在甲骨文中,其字形由上面的“又”(表示手)和下面的“象”组成,描绘的是用手牵着大象劳作的场景,“为”字的意思主要是驯象,使象服役。驯服大象是一个复杂系统,所有所谓的复杂的系统一定是从一个简单的最基本的系统慢慢演化而来,那么驯服一头大象就需要从一头小象开始,要学习相关知识和积累经验,要顺应其天性和生长的规律,要极其的有耐心。所以,我所理解的无为即顺势,见微知著,长期主义。
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这句话的关键点在于道的形态之一“冲”,这个字左边上一点为阳,下一点为阴,然后中间的中,它是两个东西对撞出来的,所以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就是道一定包含着两个方面。我们用矛盾论的讲法,就是矛盾既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这个就叫做道冲,它怎么能用之而或不盈?就是道它一定不是单向的,任何单向的东西都不能称之为道,它一定是相互之间的一个力量,既有拉扯,也有冲突,也有对立。而用这个过程当中,正是因为两个力量结合在了一起,最后才会用之或不盈。举个例子:为什么非遗现在这么火(如今年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第二章中无头僧弹唱非遗陕北说书推进情节发展;如古代制作龙袍主要运用的非遗手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万历皇帝的一件用此手艺制作的龙袍耗时13年)?为什么新式茶饮现在强势增长(如霸王茶姬,以非遗京剧花旦脸谱作为品牌标识,创始人张俊杰一天学都没上,目前全球4500家店,预计2024年全年总销售额可能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上述非遗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是“慢”。它的道冲在哪里呢?我理解的是我们目前的节奏太快了,现在快速的快餐文化让我们开始向往以前的那种慢生活了,大家需要慢下来,用喝茶、非遗这种慢生活使得这种“快”得到一个平衡。
分享人:刘媛媛 第二检察部
分享书目:《话说延安精神》
《话说延安精神》这是一本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和陕西人民出版社共同出版的宣传、传承延安精神的书籍。作为生长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延安人,延安精神并不陌生,我为何要分享这本书,是因为延安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它有着深邃而丰富的内涵价值,作为一名延安人在骄傲、自豪的同时要将延安精神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去阐释。
这本书有别于以往对延安精神的学术解读,也不是单纯的故事汇编。它首次以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为主线,以“信仰篇、求实篇、为民篇、作风篇和理论篇”五个重要篇目为基本框架,贯穿了延安时期非常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高度还原再现了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在学习延安精神方面,是一部非常难得、非常有益的辅导材料。
“延安精神”是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那个动荡不安、民族危亡的时代,无数仁人志士奔赴延安,他们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未曾动摇过抗日救国、民族解放的理想信念。它让我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遭遇多大的磨难,只要信念坚定,目标明确且正确,踏踏实实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定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延安精神”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书中讲述了无数感人的故事,战士们为了保护百姓不惜牺牲自己,干部们深入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服务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它提醒着我,在工作中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工作才有意义,在生活中乐于助人、懂得感恩人生才有价值。
“延安精神”是始终做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当时的延安,面临着敌人的残酷封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但党和人民并没有被困难吓倒。战士们在战斗之余,开荒种地,实现自给自足。这种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精神令人动容。它告诉我,人生路漫长,面对挫折时,不抱怨、不退缩,树立必胜的决心,在逆境中成就自己。
对延安精神的领悟永远在路上。家国一理,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延安精神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智慧和力量。《话说延安精神》值得我们认真研读,细细品味。最后我想说,读书不一定能让你功成名就,前程似锦。但能让你出言有尺、嬉闹有度、说话有德、做事有余。
分享人:李 伟 第三检察部
分享书目:《骨干是折腾出来的》
这本书是我09年去靖边采油四场图书室看到的,我对张建华老师《骨干是折腾出来的》这本书感受非常深刻,一般认为“折腾”是一个贬义词,但从另一个方面想,它只是对你的一种考验,有些人认为就是折腾你,那何尝不是一种考验呢?只要你有能力经得起这样的折腾,那么领导就会认为你是有能力的人,而你的人生舞台就会更加宽广。
机会总是留给有胆识、善于把握机遇的人,对于一个没有胆识、畏首畏尾、没有挑战勇气、不敢接受折腾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无论作什么事,首先是要接受任务,接受也就是一种勇气、一种机会,不接受也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目标不明确,那就是瞎搞,无论对人对自己都是百害而无一利,更别说成大事了。
张建华老师举了很多的例子:毛主席的指挥,解放军的战役,牛根生、董明珠、任正非等企业家精神,阿甘、许三多、陈满仓的个人精神。通过这些案例,说明骨干是培养出来的,用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做正确的事,要有目标、有行动、有胆识、能坚持,不经折腾怎么能成为骨干,就像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任何成功都是付出才能得到回报。只有敢折腾,才能造就机会;只有经折腾,才能得以成长;只有善折腾,才能获得成功,机会是为有胆识敢折腾的人而准备的。
最后,我把我认为全书最为经典的这15字给大家分享一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善干事、干好事。
分享人:郭欢欢 第三检察部
分享书目:《苏东坡传》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这本书中以查阅相关资料剥丝抽茧,以第三人的视角复盘了苏轼的一生,将这位“千古第一文人”立体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苏轼六岁入学,十八岁娶妻,二十岁时名列榜首高中进士,却因为丧母回家丁忧,后又经历丧妻和丧父,三十一岁续弦后,因为卷入王安石引发的政治风波而不得不自请外放,外放的十年间,苏轼的生活岁月静好,才能写出“月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这样的诗句。
苏轼半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被贬五次,换成一般人恐怕早就崩溃、身心疲惫、万念俱灰,可是苏轼却以乐观开朗的性格去直面一切挫折。即便自己身处困境,依然常怀对百姓的关怀之意,帮助了不少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正如林语堂在序言中写的那样,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他有着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优秀品质。
我们走在前人走过的路上,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理应像前人那样用坚持实现我们对梦想的赤子之心。
分享人:孟 洁 第三检察部
分享书目:《不被大风吹倒》
打开莫言老师写的《不被大风吹倒》,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寒冬里,总是畏手畏脚的人们去阅读,并从中汲取力量的一本书。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莫言老师说不少年轻人,咨询他这一难题,所以,他在书里给大家做出回复。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能够给人生低谷期的人们带来力量的,其实无非两样东西。一是“你的榜样”;二是“你的本事”。
莫言老师曾经看见过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尽管大风把爷爷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可爷爷的车还在,人也像钉子一样不后退。这一场景,永远印刻在莫言的脑海里,让他明白,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莫言还提到了一本书,那便是我们小学都买过的《新华字典》,在贫困的年代里,莫言渴望读书,经常和他的哥哥抢书看,当别的小孩都在嬉戏玩闹时,只有他抱着这本书。放着牛,在草地里,奠定了将来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基础。
所以,不论你在经历失恋还是失业,情感上或者经济上遭受重创,你可以回忆生命里让你觉得勇敢且努力的人,把他们当成学习的典范,还可以去阅读,如果书看不进去,总有其他获得知识的方法,因为只有提升认知,才能改变命运!
编辑|白治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