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检察听证典型案例
目录
1.郭某某与某保险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检察听证案
2.检察机关督促整治超标污水排放问题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听证案
3.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听证案
4.检察机关督促保护娑罗古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听证案
5.刘某某故意伤害检察听证案
6.检察机关督促整治妨害渭河行洪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听证案
7.检察机关督促安塞腰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听证案
8.检察机关督促整治城市非法“小广告”检察听证案
9.检察机关监督物业管理依法规范经营行政检察听证案
10.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金钱河湿地非法排污问题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听证案
11.陈某某涉嫌拐卖妇女、儿童立案监督检察听证案
12.检察机关督促整治陕西某矿业有限公司非法取用地下水公益诉讼检察听证案
案例七
检察机关督促安塞腰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听证案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检察听证 诉源治理 【基本案情】 “安塞腰鼓”流传于延安市安塞区,极具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是黄河文化的组成部分,其风格强健豪放、刚劲激昂、大气磅礴,被誉为“中华民族之魂鼓”。2006年5月,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安塞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安塞区院)在履职中发现,部分自媒体及网络平台对安塞腰鼓的历史、寓意和动作等存在错误宣传和曲解,安塞腰鼓面临非遗传承人称号被不当使用或冒用、传承人“青黄不接”、传统技艺“接班难”、周边鼓类技艺崛起冲击等问题,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 【检察听证过程】
听证准备。2023年10月,安塞区院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收到志愿者关于安塞腰鼓保护传承问题线索后,迅速开展初查立案,通过走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员、提取媒体电子数据、调取非遗申报项目材料、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查明了案件事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延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相关规定,安塞区院遂向负有本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区文化和旅游局提出规范教育和培训保障制度、建立传承人保护培养计划、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等检察建议。为督促行政机关及时依法履职,保护安塞腰鼓非物质文化遗产规范传承,安塞区院从听证员库中抽取熟悉安塞腰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教育工作者、律师担任听证员,并于听证会前向听证员送达了相关案情材料,介绍了听证焦点,为听证会召开做好准备。
听证过程。为进一步达成保护共识,2023年12月,安塞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安塞腰鼓协会代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志愿者、听证员以及区委宣传、文旅、教体部门相关人员应邀参加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办案检察官通过多媒体示证介绍了案情、听证会关注的焦点,对相关行政机关职能进行了释法说理,参会人员围绕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为什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与传承、如何开展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诉源治理、行政机关是否履职到位等问题,共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融合发展新思路。
听证结果。听证员经评议一致认为让非遗规范保护才能更好传承发展,一是各部门要提高认识,增强做好保护传承非遗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依法整治网络不当传播乱象,规范非遗宣传传播,营造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氛围;二是检察机关要践行好以“我管”促“都管”办案理念,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厘清职能,推动各部门在非遗保护中同向发力、同频共振,通过公开听证强化责任,协同共治破解“九龙治水”难题;三是要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区委宣传、文旅、教体部门共同制定有关“非遗进校园”及加强规范宣传的长效机制,促进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四要利用新闻媒体、短视频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听证员同意检察机关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督促主管部门依法履职。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积极履行安塞腰鼓非遗项目保护主体责任,第一时间成立了陕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与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联合开展安塞腰鼓不规范网络宣传治理,建立自媒体官方账号发布作品140余件,邀请国家省市区四级代表性传承人教授腰鼓技艺,对中省市区文化部门认定的安塞腰鼓的历史、寓意、动作以及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制定非遗保护与传承机制实施方案,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强化20余所中小学传统腰鼓进课堂活动,设立两个田野腰鼓保护区,有序开展非遗教育;开展安塞腰鼓手非遗项目常态化培训,先后新增安塞腰鼓手1200余名,组织团队参加中省各类竞赛表演。
后续工作。2024年4月,安塞区院在安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检察服务中心,成立“塞检护遗”知识产权办案团队。同时,安塞区院牵头与区委宣传、文旅、教体部门分别会签《关于建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宣传工作与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加强全区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与检察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动协作等机制,形成齐抓共管长效机制。安塞区院撰写的《安塞腰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研报告》得到区委领导批示肯定,以“检察建议+调研报告”形式,助推解决非遗保护“网络监管难”“规范传承难”等问题,推动诉源治理、综合治理。以此为契机,安塞区院立足非遗遗存众多区域特色,办理了安塞腰鼓注册商标续展行政公益诉讼案、协助安塞区腰鼓表演艺术家协会对某知名面馆注册商标侵害安塞腰鼓非遗形象申请注销注册商标案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案件。
【典型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聚焦地域特色,精准查找本地非遗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公开听证“倾听民意”,问需问计于民,强化沟通协作,推动多部门凝聚共识、协同共治。在促成个案问题解决的同时,注重挖掘非遗保护中存在的根本性、源头性问题,通过“检察建议+调研报告”形式,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保护,为当地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路贡献检察智慧。
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