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塞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依法能动履职,通过实地调研深挖案件暴露出的社会治理问题,发现机动车维修行业存在监管漏洞,遂向安塞区交通运输局制发检察建议书,“亮剑”机动车维修市场乱象,做好司法办案“后半篇文章”。
案情回顾
男子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逃逸后为逃避公安机关追查,绕行通村便道、躲避沿途监控卡口,接连更换两家机动车维修厂用以维修破损的前挡风玻璃、右前保险杠及喷漆,机动车维修厂未对该维修机动车及其维修项目进行如实填报登记,且在公安干警第一时间排查走访询问时否认修理过相关特征机动车。公安干警累计排查过往车辆310余辆,获取事发点段5辆行车记录仪视频,调取沿线24户居民监控,累计查看350余小时监控录像,排查走访61家机动车维修厂,最终在犯罪嫌疑人逃逸5天后将其抓获。
调查走访 精准把脉
“既然第一时间走访了涉案机动车维修厂,维修人员不如实作证,就没有其他途径查证了吗?”带着这样的疑惑,检察干警实地走访涉案机动车维修厂,发现维修登记形同虚设,其他维修厂也存在类似问题。经查询机动车维修单位备案情况,发现全区多数实际从事机动车维修服务的单位未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备案,未真正纳入监管。
见微知著 治罪治理并重
针对个案中暴露出的社会治理问题,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为进一步规范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强化行业监管,减少和防范损害机动车维修秩序行为的发生,向安塞区交通运输局提出检察建议:一、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实现机动车维修行业治理的进一步延伸。一是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的衔接配合,严格落实机动车维修单位登记及备案制度;二是对限期内仍不备案的非法经营机动车维修单位加大排查和执法力度;三是建立机动车维修档案、健全机动车维修行业对来历不明机动车维修时的如实填报登记和报告制度,规范机动车维修行业的经营行为,堵塞和杜绝机动车维修行业为犯罪分子逃逸、盗抢机动车销赃等提供作案便利条件。二、开展全区范围内机动车维修经营者、从业人员及监督管理执法人员全员、全岗位培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执法水平。三、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提高社会知晓度和群众参与度。建议结合专项整治活动,通过现场宣传和网络媒体方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专项整治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布已备案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名单并及时更新,公布服务热线和举报电话,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参与和支持机动车维修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攥指成拳 以“我管”促“都管”
安塞区人民检察院通过能动履职,深入剖析案件反映出的倾向性问题和管理漏洞,及时发出堵漏建制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以检察建议“小抓手”展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大能量”,以监督办案“我管”促各方齐力“都管”,有效助推相关职能部门尽主责、补缺位,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从“治罪”到“治理”,以“我管”促“都管”,安塞区人民检察院的探索与努力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