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检察院 /       联系电话:0911-6223820
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动态

【讲红色故事 传革命精神】故事三:毛主席爱咱陕北娃

发布时间: 2021-09-23

   延安,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圣地,无数革命先辈在这块土地上为了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不计其数的进步青年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奔赴这块被称为革命的圣地。安塞,作为延安革命圣地之一的地方,也曾有过许多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人的红色小故事。

    

  毛主席爱咱陕北娃 

  毛主席到王家湾后,住在老贫农薛汝宪家里。一方窑洞、一盘土炕、一张小方桌、一盏麻油灯,毛主席和其他的中央首长们在这个小山村里夜以继日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操劳着,土窑洞里的灯光经常从深夜照到天亮。工作之余,主席经常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到百姓当中,唠家常、问冷暖、解民忧。王家湾的老乡们,不论大人还是娃娃,对此都心怀感恩。 

    

  《毛主席爱咱陕北娃》讲述的是村民薛勤玉与毛主席之间的小小趣事。薛勤玉是村民薛汝宪的孙子,主席在王家湾时对幼小的他十分照顾与呵护:给他喂饭、带好东西给他吃、给他做新衣服。有一次,他不小心把收音机摔在地上,主席耐心地帮他重新弄响;有一次,他受伤了,主席不仅派医生给他打针贴药,还亲自来看望他。这一个个温暖的小故事,不仅让薛勤玉久久感恩于怀,更让读者倍受感动。作为一名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既是共和国的领军人物,也是孩子们眼中无比亲切的“毛爷爷”。面对像薛勤玉这样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孩子们,毛主席给了他们超乎寻常的爱抚与呵护。 

    

  在毛主席眼中,娃娃们既是需要被呵护的花朵,也是初升的朝阳,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即使革命条件艰苦,也要让娃娃们上学读书;宁可自己吃野苦菜、小米饭,也要把馍馍和饼干留给娃娃们。物质的窘迫无法阻断主席对广大少年儿童的关爱,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曾多次就儿童事业题词。1938年6月,在毛泽东主席的关怀下,边区《儿童报》得以创办。他为该报题词:“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当年10月,毛主席又为延安保育院题词:“好好的保育儿童”。1949年9月,北京出版《中国儿童》创刊号,毛泽东题词:“好好学习”。毛主席对儿童的爱是多元化的,不断的体现在保育、培养儿童的各项事业当中。 

  ●  

  毛主席一生都与人民团结在一起,他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爱民如子、视如己出,对儿童的呵护即体现着他对人民的关爱。如今,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新时代的少年儿童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沐浴着和平的阳光雨露。如果伟大的领袖可以看到这一切,他一定会无比欣慰与自豪。祖国的下一代,也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谨记毛主席寄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来源|安塞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 

  文字|刘媛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