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87012548 举报专用电话:029-12309
当前位置: 首页 > 杨检动态

@你的“安全宝典”,请注意查收哦!

发布时间: 2023-02-23
          春暖花开,又是一年开学季,对于同学们来说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愉快地学习、生活!杨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为学生、家长们送来一份“安全宝典”,希望同学、家长们阅读学习,祝同学们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开学季!

一、遵守交通规则
          在上学和放学途中,同学们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横穿马路;在道路上行走,不要边走边看书、看手机、玩游戏或者追逐打闹;万一有物品掉落,一定要先观察四周车辆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进行捡拾;年满12周岁才能骑自行车,年满16周岁才能骑电动车,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行驶、规范佩戴安全头盔,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
          问:相关法条链接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

二、防范网络沉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标配”。然而,未成年人还处在身心发育阶段,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容易过度使用网络游戏甚至产生依赖;一旦沉迷网游,不仅影响学习成绩,而且会在心智、情绪、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不良影响。
          问:相关法条链接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学校发现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第七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高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通过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三、防范性侵害
          同学们要时刻懂得保护自己,提高分辨性侵害的能力,即使是熟人也不应当迁就他的骚扰等侵害行为。不要将自己的隐私部位暴露给他人,坚决拒绝他人的性接触要求。如果不幸遭遇威胁或性侵害,不要害怕,要勇敢说“不”,告诉父母或老师,保留好证据,尽快报警,以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问:相关法条链接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的;
          (四)二人以上轮奸的;
          (五)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的;
          (六)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二百三十六条之一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医疗等特殊职责的人员,与该未成年女性发生性关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前款行为,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强制猥亵、侮辱罪、猥亵儿童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亵儿童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一)猥亵儿童多人或者多次的;
          (二)聚众猥亵儿童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儿童,情节恶劣的;
          (三)造成儿童伤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猥亵手段恶劣或者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四、预防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事件。通常表现为打架、斗殴;辱骂、中伤、贬低受欺凌者;网络传播谣言;损坏受欺凌者书本、衣物等个人财产;威逼、胁迫受欺凌者做不愿意做的事。但部分严重的欺凌行为仍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其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寻衅滋事罪等。
          问:相关法条链接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检察官姐姐还准备了两个案例,提醒同学们:未成年身份不是“挡箭牌”,更不是“免责声明”!

          案例一:小明(9岁)在玩耍时,抢夺另一名小朋友的滑板车,在拉扯的过程中,导致该小朋友摔倒造成鼻骨骨折。后双方因赔偿问题协商未果,对方将小明和其父母起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审理后认为,小明的行为给小朋友身体造成了损害,由于其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判决小明的父母承担侵权责任,赔偿小朋友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营养费等各项损失近万元。
          问:相关法条链接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赔偿。

          案例二:小强(17岁)职高毕业后,辗转于电子厂打工,利诱之下小强将自己名下的4张银行卡“借”给他人使用,该4张银行卡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资金的转移,小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公安机关移送至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鉴于小强系初犯、偶犯,作案时系未成年人,案发后自首并赔偿被害人损失取得谅解,检察机关对小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七个月。
          问:相关法条链接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五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