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寄语》
“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随着《祝你平安》的歌声响起,一幅幅泛着温馨的照片在大屏幕上慢慢移动,一行行殷切寄语不断出现、定格又隐去。这样的场景,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检察院每次正式的会议前都会出现。
“持正心、行正道、达正义——女儿钱施羽。”这是东辽县检察院检察长钱立军的女儿写给他的亲情寄语。凝视着照片上一家三口的合影,钱立军阐释了做这部亲情寄语短片的初衷:“清廉正直是为官之本,让家人的信任与嘱托为检察官的清正廉洁加一道安全阀,可以充分践行‘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要义。”
情润人心的诗画
拿到《亲情寄语》这本册子后,第一眼吸引我的是浮在淡绿色封面上的莲花,不艳不妖,独具雅致之气。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以灰色字体若隐若现地围绕在莲花周边。“廉政文化”四字双排,像一块红色小印章,格外醒目。
打开册子扉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父母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夫妻篇、“与其喋喋说教,不如言传身教”的子女篇透露出的殷切深情呈现眼前。
“知足常乐”是东辽县检察院检务管理部副部长初一的妻子对他的嘱托。每每想起妻子的嘱托,他都在内心不断提醒自己,廉洁从检,决不能丧失作为检察干部的人格尊严。“这本小册子中的寄语会让我们特别警醒,这算是一堂很特别的‘廉政教育课’。”
在东辽县检察院,方式特别的“廉政教育课”几乎遍布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淡泊明志”的剪纸作品,“心无私欲、自然会刚”的警钟长鸣图片等,在行走顾盼间随时出现在你的视野。
最值得一提的是办公楼四层的倡廉反腐文化长廊,长廊四面环绕,各有特色。左面是一排大幅立体宣传栏,以“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系列讲话精神”为始,第二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砥砺反腐路,第三栏是具有警示意义的“前车之鉴”,第四栏是情系人民的正面典型,第五栏以“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令人深思。
二层文化长廊前后两面墙相对悬挂的是“法学名人名言榜”和“智慧人生格言录”。中外法学翘楚、智慧人生导师分列其中,年代、范围包罗之广,令人为之触动。
走向长廊的右面,《生命中的一次飞跃》《红梅赞》等一幅幅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映入眼帘。“这些都是我们检察院组织比赛的获奖作品。”东辽县检察院检务管理部书记员杨扬指着墙上的作品说道。
东辽县检察院刑事检察部检察官曹颖的一幅以拍摄荷花为主题的作品在摄影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谈到摄影比赛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影响,笑起来有些羞涩的曹颖认为,具有强烈视觉冲击的摄影作品可以如丝丝春雨滋润着检察官的内心,对廉政文化建设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文化以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钱立军认为,在办公楼装潢中融入文化特质的做法,能达到耳濡目染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我们专门为检察官们设置了摆有笔墨纸砚的活动室,每年举办一次以廉政教育为主题的书画摄影比赛,目的就在于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内容、创新廉政文化形式,使具有检察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廉政文化为检察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温暖人心的旋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是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的画面。殊不知,细腻婉转的琵琶演奏就深深根植于辽源这块黑土地上。
2012年7月,被誉为“琵琶之乡”的辽源市举办首届辽源国际琵琶艺术节,2012名琵琶选手齐奏《金蛇狂舞》,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东辽县检察院女子琵琶队也参与了挑战活动。作为这项活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刑事检察部检察官时玉环至今回忆起来都兴奋而激动:“当知道我们检察院要成立女子琵琶队时,我既兴奋又忐忑,毕竟当时我已经45岁了,没有任何乐理知识。”工作之余,时玉环和同事们一起开始到琵琶学校进行专业训练。
“看着在女儿手中弹奏自如的琵琶到了自己手里,仿佛成了负重物。双手生硬又不懂配合,坐姿更无优雅可言,听到的只是几个不成调的音符。”时玉环说,当初练习时充分体会到了琵琶演奏入门的艰难。连续多日的练习,每个人的手指都被琴弦勒出一道道血印,接着是一层厚厚的老茧。为了让合奏曲做到整齐划一,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很自觉,甚至反复将自己的弹奏过程录音,反复听,反复练。
终于有一天,整齐动听的琵琶乐曲声从东辽县检察院传出。“那一刻,我们欣喜之情无以言表。”时玉环说,尽管过程辛苦,但对于女子琵琶队的每位成员来说,却是一段难忘又快乐的日子。
繁忙的工作之余,女子琵琶队参与了全国检察机关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文艺晚会、吉林省检察文化建设现场会等大大小小的检察文化演出活动。用琵琶尽情抒发检察情怀,东辽县检察院女子琵琶队成为检察机关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检察工作中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无形推动力。
2017年12月26日,吉林省检察院举办“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人民检察官”颁奖晚会,东辽县检察院琵琶队受邀参演,身着传统演出服装,整齐落座后,一曲由该院自创的《女检察官之歌》从女检察官们的纤纤手指间流出,惊艳四座。
“走上舞台时,带着一种被认可的喜悦,也带着一种怕出错的紧张,当开始演奏时,这些感觉都逐渐淡化了,唯有专注和认真。从事检察工作30余年,能够在退休前参与这场琵琶演奏,对我来说,仿佛是一种价值的诠释。”东辽县检察院临近退休的检察官邹彩霞神情中透露出的勃勃生机颇具感染力,“在文化学者和文化传播者大力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时,我们也要用别样的眼光挖掘身边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每天的生活中散发芬芳,融入我们的日常,这是多么充实美好的一件事。”
我们是个大家庭
颇具特色的女子琵琶队只是东辽县检察院文化建设中的一项,篮球队、乒乓球队、干警健身中心、图书阅览室等使检察干警们在共同参与模式中深刻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
“我每天中午都会打一个小时的乒乓球,这对于排解工作压力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重新铆足当天下午开展工作的干劲。”作为院乒乓球队的成员,东辽县检察院刑事检察部检察官张梓楠如是说。
东辽县检察院检务保障部检察官张志顺2016年3月刚进入单位就加入了篮球队,在学校时就挚爱篮球运动的他把工作后还能加入篮球队归结为“挺幸运”。“一起切磋战术、一起流汗的感觉挺爽,篮球比赛中不服输的精气神也可以带动我们更好地工作,甚至可以让我们像兄弟一样去协作处理遇到的工作难题。”张志顺直言喜欢这样的文化氛围。
在不断的训练和比赛磨合中,检察干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球路特点,在斗智斗勇、你来我往的氛围中,团队凝聚力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2014年,院文体活动中心建成启用。案管办检察官史雷雷是文体活动中心的“常客”。“我们和具体业务部门在工作上的交接点比较多,如果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开展工作时可能会存在不必要的误解和障碍。”史雷雷每天都会到活动中心与其他部门的同事交流,“沟通无障碍,我们的本职工作自然也就好干了。”
这种“接地气”的文化氛围受到了来自上级的肯定。东辽县检察院被中央精神文明工作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被最高检授予“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等荣誉称号。
置身于东辽县检察院,浓浓的文化氛围自然萦绕在周身,院内的巨型“和谐检察”文化石、文化走廊成了贯通东辽县检察院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条文化丝带,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氛围文化育人的作用。
“文化育人的关键就在于跟随社会发展的进程,构建积极创新的文化氛围,关注业务能力与道德素质的提升,创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检察文化前行的指示牌。”钱立军对检察文化建设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也在着力引领构建着东辽县检察院文化发展的根基和精粹。
(原标题:如何让嘈杂的声调变成旋律,如何让各自的旋律合奏成凯歌,如何在歌声里抒发胸襟、聆听心律,吉林省东辽县检察院用无处不在的文化元素,营造了润物无声的检察文化氛围,让检察人更有朝气,更有进取心,更具责任和担当——温润,在每个不经意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