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优秀公诉人”
兴平市人民检察院 第一检察部四级检察官
韩凯凯
咸阳市十佳公诉人业务竞赛的终场哨音虽已落下,但赛事带来的思维激荡与能力淬炼仍在持续发酵。这份成绩的背后,凝结着领导的悉心指导与同事的鼎力相助,回顾备赛至竞赛的全过程,那些日夜研磨的培训时光与赛场交锋的实战考验,早已成为丈量职业素养的标尺,也让我在意志磨砺与业务检验中完成了自我突破。
备赛培训:厚积薄发的知识淬炼
备赛前的理论培训,于我而言是一场“充电之旅”。从刑法理论到公诉实务难点,授课老师以案例剖析串联法条适用,让我深刻识到公诉人不仅需熟记法律条文,更要构建“理论+实践”的知识体系。
这场十佳公诉人竞赛,堪称脑力与体力的双重极限挑战,更似一场没有硝烟的司法智慧“博弈战”。每完成一个竞赛环节,都如同攻克一道职业关卡--从证据审查的抽丝剥茧到法律监督的精准施策,我在不断突破舒适区的过程中,解锁着公诉业务的全新维度。这场竞赛不仅是对专业功底的全方位检视,更是一趟淬炼初心、重塑自我的成长征程。
实战演练:承压突破的能力试炼
业务笔试如同“马拉松式考核”,从案例分析到法律文书撰写每个环节都在检验抗压能力与专业功底。笔试中,选手需在复杂案件里完成证据审查与文书制作,这不仅考验法律知识的储备,更需将“高质效办案”理念转化为“事实认定一证据分析一法律适用”的无缝衔接能力。
策论写作则是思维张力的集中迸发,首先要迅速精准破题,其次需结合宏观视野与具体实践去撰写,这种对思维敏捷度的极致考验,让我在观点碰撞与逻辑构建中实现了认知跃升。而答辩与论辩环节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对逻辑架构和临场应变的实战检验,从最初的生涩紧张到后来的从容应对,离不开平日里对案例的反复推演与表达的刻意训练。
团队协作:协同致胜的成长势能
此次竞赛中,咸阳市人民检察院统筹策划的专业化赛前培训功不可没,通过体系化课程设计与案例实操训练,让选手在短期内实现业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论辩赛前的深夜协作更显团队温度,队友们轮流扮演控辩双方,探寻对手的论证依据与突破口,这种成员间的经验共享让我明白公诉工作从不是“孤军奋战”--从提前介入时的证据指引,到庭审中的指控配合,团队协作始终是办案质效的催化剂。
赛训转化:赋能实务的长效价值
竞赛落幕并非能力的终点,而是职业进阶的“重启键”。这场竞赛如同一座灯塔,既照亮了我在法律论证、临场应变上的能力盲区,更为我指明了公诉人的使命。未来的办案路上,我会把竞赛中淬炼的专业素养转化为常态履职的“工具箱”,让每一次证据审查饱含理性思维,每一场法庭指控传递法治温度,在守护公平正义的征程中书写公诉担当。
编辑:王滋渝
审核:朱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