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38822321 检察服务中心:029-12309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外来物种知多少

发布时间: 2024-08-27

 

       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现象频发,对当地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存在严重威胁。兴平市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外来物种银毛龙葵入侵破坏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时调查发现,该物种繁殖能力极强,严重影响辖区生态平衡。

       外来物种对入侵地的危害较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外来物种呢?下面由检察官给大家介绍一下:

 

何为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是指由人类活动引入新地区的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外来入侵物种是外来物种下的子分类,传入定殖并对生态系统、环境、物种带来威胁或者危害,影响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境内的主要方式

 

 

       1、引入用于农林牧渔生产、生态环境改造与恢复、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物种,随后演变为入侵有害物种,如作为观赏物种引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巴西龟,作为养殖品种引入的福寿螺,还有为改善环境而引入的大米草等;

       2、随着农产品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的物种,如松材线虫,就是由进口设备的木制包装箱带进来的;

       3、靠物种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自然力量而传入,如豚草就是因为修建铁路公路时造成周围植被的破坏,逐步从朝鲜扩散至中国的。

 

有威胁的外来物种

       据评估,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具体如下:

 

 

 

如何应对外来物种

       1.外来入侵植物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其苗期、开花期或结实期等生长关键时期,采取人工拔除、机械铲除、喷施绿色药剂、释放生物天敌等措施进行防控;

       2.外来入侵病虫害防控可采取选用抗病虫品种、种苗预处理、物理清除、化学灭除、生物防治等措施,有效阻止病虫害扩散蔓延;

       3.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治理,可采取针对性捕捞等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危害;

       4.还可以通过种植乡土植物、放流本地种等措施减少外来入侵物种扩散。

 

法律规定

       《生物安全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加强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防范和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管理办法。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监测、预警、控制、评估、清除以及生态修复等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此项规定是将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维护生物资源安全的重要内容。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二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禁止或者限制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内引入外来物种、营造单一纯林、过量施洒农药等人为干扰、威胁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

       《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引进外来物种以及研究、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植物检疫条例》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引进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但是,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的在京单位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应当向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具体办法有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制定。”

文字/郭小慧

编辑/王海艳

审核/朱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