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小检提醒毕业生们:一定要增强风险防范、信息安全和依法维权等意识!防止跌入各类求职陷阱,如在求职中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要积极收集并留存有关证据,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
非法中介虚假招聘频发
“想要一毕业就轻松拿高薪吗?”“选我们,职场升职加薪快!”……在求职市场上,这类充满诱惑力的宣传语总能吸引不少“涉世未深”毕业生的目光。但实际上,看似待遇丰厚的招聘背后,隐藏的可能是非法职业中介的虚假招聘陷阱。
一些没有资质或冒用、伪造资质的“黑中介”经常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他们以“拿高薪”为诱饵,使用各种手段骗取毕业生钱财。比如,非法机构以介绍工作为名,向求职者收取高额中介费,却找借口拖延或直接不履行合同,此类“付费内推”行为涉嫌不正当竞争和欺诈,求职者难以主张自身权益。
检察官提醒
同学们要积极参加学校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就业指导和安全教育活动,增强识别就业陷阱和违法违规行为的能力。如果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求职,应选择诚信可靠、经营规范的服务机构,核实中介机构或招聘企业的工商注册、企业信用等信息,不要轻信口头承诺。
警惕用人单位合同陷阱
个别用人单位出于降低用人成本、规避用工责任等目的,在和求职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设置“猫腻”合同陷阱,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比如,有的用人单位仅与求职者签订就业协议书,或以谈话、电话等口头形式约定工作相关事项,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的劳动合同内容简单,缺少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工资、劳动条件、合同期限等具体内容。
检察官提醒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高校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慎重对待,不可草率签订。若因故未能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订立协议,一旦遇到纠纷应及时寻求有关部门帮助,通过正规渠道予以妥善解决。
毕业,是一首离别的歌,更是青年成长的里程碑。祝大家前程似锦,工作顺利,同时在生活中,对电信网络诈骗要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贪心,如遇诈骗应当立即报警。
文字、编辑/王滋渝
审核/朱辉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