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功县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寻访文物古迹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文明”专项活动,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召开工作会议,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和分工,扎实推进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走深走实。
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史盟献带领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开启了一场对历史文物古迹的深度探寻之旅。寻访组先后走访了报本寺塔与教稼台,以实际行动为县域历史文物文化保护传承筑牢坚实的法治屏障。
教稼台,作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与智慧,位于武功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台体呈覆斗形,古朴典雅,辟四门洞,别具一格,彰显着独特的文化底蕴。1992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9月又被认定为全省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史盟献在寻访时指出,教稼台不仅是武功的骄傲,更是民族文化根脉所系。我们要协同各方力量,从普法宣传到设施管护,全方位加强保护力度,确保文物周边开发建设合规有序,让古老遗迹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报本寺塔,原名武功古塔,坐落在武功镇武塔村。该处曾是唐高祖李渊别宅,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此宅。李世民登基后,为报其母恩情,舍宅为寺,名为“保本”,寺内建塔称报本寺塔。塔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建筑手法为唐代风格,整体结构为楼阁式砖塔,七级八面,塔内外均为正八边形,正面朝东。塔内出土文物100余件,包括金、银、玉、铜、石、丝绸六大类。2013年3月,报本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此次寻访过程中,文化“寻保传”活动领导小组人员对报本寺塔的日常维护难点、周边雨水侵蚀隐患以及游客参观引导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现场讨论了文物保护监督落实细节,力求防微杜渐,守护千年古塔稳固长存。
此次文化“寻保传”专项行动,是一次对全县文物文化遗产的实地勘察,更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与传承守护。武功县检察院将秉持“寻根溯源、保护传承、弘扬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做好文化“寻保传”工作,让教稼台、报本寺塔等县域历史文物文化遗产在法治力量的守护下,穿越历史迷雾,将武功古韵、华夏文明代代相传,书写文物保护与检察担当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