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效应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群自认为是好人的人,却经常欺负另一个无辜的好人,其他围观的人则置身事外,无视或旁观。这种一群「好人」无故欺负一个好人,而其他「旁观者」坐视不管的社会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黑羊效应”。黑羊效应涉及三方参与者:
「无助的黑羊」受害者:黑羊往往并非真的“黑”,可能只是因为与其他白羊不一样而已,就无故遭到嘲讽和攻击。
「持刀的屠夫」加害者:他们认为自己出于正义,有时候没有弄清事情原委就和其他屠夫一起跟风嘲笑黑羊。
「冷漠的白羊」旁观者:目睹欺凌的发生,但却没有任何行动,只是默默旁观,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避免卷入这场混乱之中。
人们总是会无意识地“抱团攻击”无辜的人,从欺负别人之中获得快感或优越感。而一旦很多人参与,又会激发“从众心理”,最终导致源源不断的人加入其中,而黑羊孤立无援。这就是“黑羊效应”出现的原因。而当黑羊效应出现在校园中,就会由此滋生出校园欺凌的恶果!
·什么是校园欺凌?
《未成年人保护法》附则中对校园欺凌做了定义,叫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以下行为都属于校园欺凌:
肢体欺凌:推撞、拳打脚踢以及抢夺财物等,是最容易察觉的欺凌形式。
言语欺凌:嘲笑、辱骂以及为别人取侮辱性绰号等。
社交欺凌:孤立、令其身边没有朋友等。
网络欺凌:在网络发表对受害者不利的网络言论,曝光隐私以及对受害者的照片进行恶搞等。
·校园欺凌加害者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而行为人多为未成年人。根据具体情节及严重程度,实施者可能面临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
1.民事责任
校园欺凌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等损害的,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欺凌者是不满八周岁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其侵权责任由监护人承担。
2.行政责任
校园欺凌尚不构成犯罪的,欺凌者年龄在十四周岁以上的,通常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欺凌者不满十四周岁的,虽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3.刑事责任
校园欺凌情节严重的还将面临刑事责任。结合校园欺凌常见的行为方式,可能涉及到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侮辱罪、抢劫罪等。
·遇到校园欺凌该如何应对
1.作为欺凌者
学会尊重和善待他人。学校从不是法外之地,如果缺乏对法律的信仰与敬畏,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那么终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受到法律的惩处。
2.作为旁观者
从众之恶与直接施暴同样可怕,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才不会成为“屠夫”的一员。在确保自己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为受欺凌者提供适当的帮助,不要袖手旁观,成为冷漠的看客。
3.作为被欺凌者
一是及时寻求帮助,必要时一定要告知老师、家长,甚至是法律的保护。二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发生轻微矛盾时要懂得谦让,机智化解。三是不要以暴制暴,暴力反击只会雪上加霜。
·检察官寄语
学校本应是远离伤害和罪恶的一方净土,但校园欺凌事件一次次上演,如果法律和道德在这种时候不能惩恶扬善,那我们与恶的距离也许近在咫尺。校园欺凌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未来成长密切相关,绝不是可以忽视的小事,它不仅会对被欺凌的学生造成身心伤害,对于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下一期,检察官将以案释法,为预防校园欺凌“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