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是虎门销烟纪念日。“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震人心魄的豪言壮语和视死如归的禁毒决心,将我们拉回到184年前那个令人振奋的销毁鸦片现场。
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激增,导致白银外流,国库空虚,内忧外患。而鸦片的泛滥,更是极大地摧残了千万同胞的身心健康,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沉重的民族灾难,焦灼了林则徐的心,他满腔激愤,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奏朝廷,立志禁烟。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赴广东开展禁烟活动。
林则徐到任之后,快速与同僚制定禁烟计划,不久便缴获了鸦片2万余箱。他下令将鸦片悉数搬到虎门海滩。在林则徐亲自主持下,在众多百姓的见证下,他将鸦片全部抛入池中,倒入石灰,一时间,虎门海滩浓烟滚滚,销毁的鸦片均沉入大海,此举震惊了海内外。从1839年6月3日开始至6月25日结束,虎门销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取得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以史为鉴,传承禁毒精神
当我们重温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重温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过往的一幕幕如同画卷浮现眼前,令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论是清末的禁烟运动还是现在的禁毒工作,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为之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代价。在岁月的长河里,涌现出了多少禁毒英雄,是他们在危险中挺身而出,与暴戾毒贩生死相搏中流血流汗;是他们在为了人民的安宁,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用生命守护着生命;是他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用生命筑成灯塔,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他们为了天下无毒,用担当诠释忠诚,以我将无我的精神,坚守着天下无毒的初心。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毒品种类在不断翻新,毒品违法犯罪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这一切都让禁毒工作充满了更多挑战。在和平的年代,禁毒是一场隐形的战争,更是一场全民的战斗,需要每一位国人参与到识毒、防毒、拒毒中来。作为检察干警,我们会牢记历史伤痛,汲取历史力量,我们要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禁毒英雄们致敬,将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禁毒精神认真传承下去。作为检察干警,我们会加强自身对禁毒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禁毒意识,提高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成为禁毒斗争的坚实后备力量。作为检察干警,我们会积极参与禁毒宣传工作,向广大群众介绍如何辨识毒品、防范毒品,认清毒品危害,提升他们的拒毒意识,携手同行,共同筑牢禁毒防线,为创设绿色无毒社会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