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
电信诈骗
却如阴云般笼罩在我们的生活之上
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
它以电话、网络、短信为“爪牙”
精心编织骗局
将罪恶之手伸向人们的钱包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普法小课堂
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不做电诈“工具人”!
真实案例
2023年5月至8月,郭某某根据“上游”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提供的收货地址和联系方式,在外卖网络平台下单“食用油”等礼品向被害人寄送,实施“刷单返利”诈骗犯罪,“上游”人员根据其下单礼品的价格予以报销并支付一定数额的好处费。白某某、覃某某等五名被害人在完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布置“关注”“点赞”等刷单任务后收到郭某某帮助寄送的上述礼品,误以为完成任务后可以真实获得奖励,进而继续垫付充值大额资金完成刷单任务,被骗钱款共计人民币55万余元。郭某某非法获利人民币4000余元。2024年5月10日,法院以诈骗罪判决郭某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万元。
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有哪些类型?
1.刷单返利类诈骗:以“兼职刷单”为名,诱导垫付资金,最终无法提现。
2.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推荐高回报投资平台,初期小额返利,大额投入后无法提现。
3.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以“低息贷款”为诱饵,要求先交保证金、刷流水等。
4.冒充客服类诈骗:以退款、理赔等为由对买家或平台商家实施精准诈骗。
5.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冒充警察、检察官等,声称涉嫌犯罪,要求转账到“安全账户”或提供银行卡信息。
除此之外,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升级翻新,很多诈骗理由也紧跟热点,如办理电子社保卡骗局、贷款解冻金骗局、老年人理财投资骗局、共享屏幕骗局、微信语音骗局等。
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八个凡是”
1.凡是要求垫付资金做任务的兼职刷单,都是诈骗;
2.凡是宣称“内幕消息、专家指导、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都是诈骗;
3.凡是宣称“无抵押、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网贷广告要求提供验证码或先交会员费、保证金、解冻费或者转账刷流水的,都是诈骗;
4.凡是自称电商、物流平台客服,主动以退款、理赔、退换为由要求你提供银行卡和手机验证码的,都是诈骗;
5.凡是自称公检法工作人员,以涉嫌相关违法犯罪为由,要求你将资金打入“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
6.凡是自称“领导”主动申请添加QQ、微信等社交账号,先嘘寒问暖关心工作,后以帮助亲属朋友为由让你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
7. 凡是以各种名义发送不明链接,让你输人银行卡号、手机验证码和各种密码的,都是诈骗;
8.凡是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微信、QQ 拉你人群,让你点击链接下载APP 进行投资、退费的,都是诈骗。
如何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诈骗手法干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要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建议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学习最新骗局案例。同时多提醒身边的老人、学生等易受骗群体,时刻保持警惕,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个人信息,全民反诈,你我同行,共同守护财产安全!
被骗后如何处理?
第一时间拨打96110报警,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快速对涉案账户进行支付冻结。建议及时保存通话记录、短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作为证据。
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会受到什么法律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