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原县的清河之上,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历经400余年风雨的明代建筑-古龙桥。近日,三原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在文化“寻保传”活动中走近这座建筑,用心感悟蕴含其中的中华文明密码。
建筑艺术的精华
古龙桥建于明万历19年(1591),全长110米,桥面长50余米、宽10余米,桥体为石质结构,桥身为三孔构造、拱形结构,桥面石条以铁钳连接,两侧护栏上有历史故事、花木草石、珍禽异兽等浮雕。据记载,古龙桥修建时间长达12年,建成后历经数次暴雨洪水,万历44年的洪水甚至漫过桥面、冲毁两侧商铺,但古龙桥仍屹立不倒,至今还在发挥作用,展现了古人对力学原理的精妙运用,让人深思其中严格把控工程质量的工匠精神。
枝叶关情的思虑
三原自古是西北经济重镇、商贸物流中心,古龙桥是十分重要的通道节点。三原盐商下江南,湖北、四川货物到陕北、甘肃甚至塞外,三原本地群众南北往来,古龙桥是必经之地。但以前修建的都是木桥,屡建屡毁。明代万历19年高进孝任三原知县,看到大水冲桥时人们隔河相望、咫尺不能相见的困境,遂决心修筑更为坚固的石桥,时任工部尚书、三原人温纯积极号召并带头捐资,历时12年终于建成,从此南北经济往来、群众生产生活再无阻碍。
遗产保护的脚步
检察干警走访文物管理部门,了解到古龙桥已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82年、1985年对桥体裂缝、风化石材进行修复,加固桥墩;目前在保持石桥主体不动的情况下,将桥两边的护坡、桥东西护坡两侧及坡头各向外延伸10米划为保护区,由文管所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进行清理垃圾、疏通排水孔等日常管理,并开展定期巡查。检察干警对古龙桥保护情况进行现场查看,重点查看了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有无工程建设情况,有无排放污水、存储危险物品等危害文物安全情况,故意损坏文物情况等。
古龙桥之上,新龙桥凌空飞跃,南北往来更加便捷。贯穿其间的,是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一心为民的追求、自信自强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