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三原检察新媒体工作室的一员,王璐瑶同志进院1年多以来,从一名新媒体小白逐步成长,现在的她对于检察宣传已经有了不一样的认知,“检察宣传不能自说自话,而是要眼光向外,从社会大众的角度来宣传,老百姓喜闻乐见才愿意了解检察、关心检察、支持检察。”
精耕细作讲好检察故事
新媒体工作时效性强,当一场活动结束,同事们都回家时,她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一张张筛选照片、仔细严谨把关文字细节,为了及时发布信息,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无论是周末还是法定节假日,她都始终保持良好的新闻敏感性,确保第一时间发布直接、权威的检察动态。
拍摄微电影《平安就好》、集体一等功视频时,她随时和拍摄公司沟通需求,协调人员和场景,发布拍摄计划,配合脚本寻找素材,缺演员的时候她又迅速补位,成片出来后,一遍遍地审核、整理修改意见,反复不下十次,直至最终成片呈现出来。有人问她何必那么认真,有专业团队负责,只要配合配合就行了,她坦言,和专业团队合作机会难得,这样属于“偷师”,今天的我们是配合,也许下次就能学着他们的思路创作了。
守正创新彰显检察温度
“守正创新”是检察新媒体宣传工作的“灵魂”。如何把三原检察的工作亮点宣传出去?如何将枯燥的法律知识变成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这些都是她每天工作中的“小烦恼”。
她组织策划了多期检察工作宣传专栏,努力让检察工作以更加生动的形象走进群众心中,从选取题材、设计方案到撰写脚本,从参与拍摄到后期修改都全程参与、积极献策。比如,平安建设宣传时,她化身记者,深入公园、街头以采访的形式拍摄防范诈骗的短视频,提醒广大群众守好“钱袋子”,得到群众一致好评;中秋国庆双节策划拍摄小剧场《劝酒篇》《酒驾篇》,提醒干警及群众过节的注意事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扫码送礼”这个生活中常见的诈骗方式策划拍摄情景短剧,提醒群众保管好个人信息,切莫相信天上掉馅饼。她积极撰写新闻宣传稿件,2023年被西部法制报等传统媒体刊稿30篇。
在春节、警察节、八一、重阳节、退休干部欢送仪式等活动前后,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从策划活动方案、前期准备工作,再到活动现场布置、后宣,每一次活动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她背后的默默付出和辛勤努力。
平凡岗位践行为民初心
网友在新媒体平台留言的问题,无论多忙,她都会挤时间回复。某镇村民因污水排放与邻里发生纠纷,在“三原检察”微博留言请求解决问题,王璐瑶同志收到留言后,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并迅速制发群众诉求答复审批单。检察官了解到情况后,进行实地查看,了解矛盾焦点,现场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她说,这就是我坚持的理由,能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为群众搭建桥梁,真正解决群众身边的矛盾问题。
“我热爱我的职业,也热爱宣传工作”,提起自己的工作,她总是说“痛并快乐着”。作为检察宣传人,她深知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群众需要什么、舆论关注什么,要如何以群众视角讲好检察故事、向群众宣传好更优质的法治产品。”在她看来,要始终保持后浪的激情与澎湃、奋斗与拼劲,第一时间感知热点,用键盘敲击有温度的文字,用镜头记录有影响的瞬间,抓住每一个案件的故事性,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检察声音,才能让更多精彩纷呈的检察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