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环环相扣,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2016年6月20日,杨涛因为头晕、胸闷去医院就医,医生诊断为心肌炎,并开出了建议休息两个星期的诊断证明,杨涛正准备请假休息,接到院里办案指派——办理王某某涉嫌故意伤害案。二话没说,收起诊断证明,杨涛来到了办公室。
这是一起被害人因停车与嫌疑人的妻子发生矛盾,嫌疑人赶到现场后用拳头击打被害人面部,并将被害人推向路边电线杆,最终造成被害人轻伤的刑事案件。杨涛首先查阅案卷,发现在案卷中犯罪嫌疑人对案发经过的供述极其模糊,对其伤害被害人的动作仅用“甩开”“推开”等模棱两可用语进行描述。而被害人没有受到任何赔偿甚至精神安抚,每次见到杨涛都是以泪洗面,要求主持正义。杨涛意识到这是一起案情虽轻,但极难处理的刑事案件,绝不可轻视。
杨涛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讯问,嫌疑人翻供称自己只是前去拉架,没有伤害被害人的意思,嫌疑人从被害人身后拉开被害人,被害人转身时头部与身后电线杆相撞受伤。“而被害人的伤情照片显示,被害人两眼眼窝内侧、双侧面部、鼻子部位均有伤情,电线杆作为圆柱体,按照嫌疑人的辩解,如果只是拉了一下被害人,其面部只是和电线杆发生了一次碰撞,绝不可能造成眼窝内侧、双侧面部的伤情。”杨涛分析,“嫌疑人的辩解疑点重重,其出手伤人的嫌疑很大,但仅凭受伤照片和被害人的陈述还远远达不到起诉的证据标准。”同时,嫌疑人的亲属四处喊冤告状,认为检察院冤枉好人,引起了省市相关部门的重视,要求查明案情。此案处理结果不仅关系真相能否大白,正义能否声张,甚至关系检察院的声誉,杨涛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正义和检察院的荣誉而战!”
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杨涛立刻启动了补充侦查程序,要求侦查机关调取案发现场视频监控及寻找目击证人,侦查机关补充侦查发现案发现场无视频监控,走访案发现场经营户,各经营户也表示没有目击案发经过。案件陷入了僵局,为寻找证据,杨涛动员被害人发布微信朋友圈,通过网络的力量寻找目击证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两名热心人士看到被害人发布的朋友圈后主动联系了被害人,表示自己目击了案发经过,杨涛立即要求侦查机关调取证人证言。
眼看柳暗花明,但侦查机关回复说证人不愿意作证,无法调取证言。杨涛又亲自联系证人,询问不愿作证的原因,证人表示因为担心自身安全不愿意向司法机关书面作证。杨涛先后8次与证人沟通,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解开了证人的心结,证人终于答应作证。为不影响证人的正常工作,杨涛在下班时间赶到证人指定的地点,详细询问了案发经过,两名证人均表示案发当时看到一男性对一女性进行了殴打,杨涛制作了详细的询问笔录,固定了证据。同时因为两名证人系被害人提供,为了排除作伪证的嫌疑,杨涛又重点询问了证人是否真正目击了案件经过,一名证人表示其家在现场附近,当天中午回家时目击了案发经过;另一名证人表示当时其父亲在案发现场附近医院住院,其在中午出来给父亲买饭时目击了案发经过,杨涛又调取了户籍信息和相关住院病例,证实了证人的证言是真实、可信的。关键证据的取得,使案情有了重大进展,杨涛长舒一口气,向法院提起了公诉
案件一波三折。在法院对案件开庭审理的当天,另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辩护人向法庭申请有3名证人要出庭作证,而这3名证人就是案发现场附近的商户。“我在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时曾明确要求公安机关调取证人证言,公安机关回复案发现场附近商户表示没有目击案发经过,而且庭审前辩护人也没有向法庭提供证人的书面材料,这种情形绝不寻常。”杨涛当机立断,建议法庭休庭
休庭后,杨涛立刻着手调取3名证人的证言,到3名证人的经营地进行询问,其中一名证人当时已经辞职返回家中,杨涛立刻赶往证人家中,却发现大门紧闭,家中无人,经询问邻居得知证人赶集去了。杨涛一直在门口守候到晚上8时左右,终于等到了证人。杨涛向3名证人阐明了作伪证的法律后果,要求3人原原本本地将事情经过讲述出来,3名证人均表示当时只是看到了有人发生争执,后由于要忙生意,对女性被害人如何受伤的情况没有亲眼目睹,杨涛将3名证人的证言向法庭提供,该案得以顺利判决,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嫌疑人确实对受害人实施了殴打伤害行为,正义得以声张,院内院外都对杨涛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