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我院在区委和市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司法理念,持续推进“四大检察”融合发展,扎实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在服务和保障秦都“四个区”建设上勇担检察职责、展现检察作为。全年共办理各类案件1140件,办案数量和质效稳居全市前列。先后荣获市级以上荣誉28项,7件案件入选最高检、省检察院典型案例,连续9年被评为全市检察工作考核优秀单位。
一、坚持党的领导,政治业务更加融合
——持续强化政治建检。结合党纪学习教育,融合运用全员政治轮训、上专题党课、诵红色经典、访革命旧址等方式,强化检察干警思想淬炼。共开展集体学习24次、政治轮训2次、实地教学3次、主题党日5次。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主动向区委、区委政法委报告重大案(事)件6次,切实将党的领导贯穿检察工作全过程。从严从实检视整改,制定整改措施26项,健全制度机制5项,做到长效常治。
——始终坚持素能强检。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配合区委组织部门选拔5名同志进入领导班子、选用10名业务骨干担任中层干部,优化队伍结构和梯次。扎实开展业务辩论、庭审观摩、岗位练兵等实战化培训练兵,完成线上、线下培训180人(次),1名干警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扫黑除恶斗争人才库,1名干警培育的精品课程被中国检察出版社收录。深化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15份,其中《检察机关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研究》被列为全省检察理论研究重点课题。
——扎实推进从严治检。压实全面从严治检主体责任,完善与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会商机制,开展警示教育6次,举办廉政教育专题读书班2次,持续纠治“四风”和司法办案不正之风。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通过月通报、季核查、“零报告”约谈等方式加强督促检查,全年累计填报68件。强化办案廉政风险防控和司法责任追究惩戒,全年未发现办理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情况。
二、强化法律监督,服务大局更有担当
——依法履职维护社会稳定。坚持该严则严,全年共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339人、起诉466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妥善办理邪教组织犯罪6人,起诉黑恶犯罪4人,起诉严重暴力和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犯罪57人。突出打击各类侵财类犯罪,起诉电信网络诈骗、帮信、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黑灰产”犯罪29人。依据网络“嗅探”诈骗案制作的宣传片被评为全省优秀办案故事。对“利用医保卡套刷个人账户资金”串案坚持全链条打击,起诉113人,追赃挽损600余万元,同时监督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医保诚信体系建设。
——法治引领优化营商环境。自觉把“检察护企”作为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的履职要求,研究制定16条服务保障措施,通过“四大检察”同向发力,“把脉问诊”辖区企业。依法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31人,妥善办理各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案件56件。依法监督某民营企业被冒名签订租赁合同纠纷案获再审改判,帮助该企业摆脱虚假债务30余万元,被最高检评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典型案例。强化监检衔接,依法起诉职务犯罪3人,助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托咸阳高新医药产业园、秦都民建基委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工作站”,开展问需走访、法治宣讲等法治服务15次,以检察之力“安商暖企”。
——延伸职能服务绿色发展。聚力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办理破坏生态环境公益诉讼12件,督促清理固体废物5.6吨,监督4家污水处理站规范运行污水处理设施,责令5个建设单位缴纳水土保持费25万元,开展“噪音污染”系统治理2次,助力保护绿色低碳的生态环境。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办理涉农公益诉讼案件11件,监督修复破损公示牌8处,整顿农资经营门店6家。通过座谈交流、释法说理,帮助“马庄仙桃”延展申请绿色食品标志,相关经验做法被《检察日报》刊发。聚焦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协调各方力量,让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中大儒”刘古愚墓重焕新颜。
——标本兼治推进诉源治理。加强轻罪治理体系实践探索,依法不批准逮捕257人,不起诉156人,减少社会对抗;对90%以上刑事案件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确定刑量刑建议采纳率96.98%,促进内生稳定;对不起诉但应予行政处罚的,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行政处罚检察意见43件,移送主管机关处理45人,做到罚当其错。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受理各类信访案件288件,7日内程序回复率、3个月内答复率以及院领导接访化解信访矛盾率均达100%。坚持标本兼治,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0件,有效推动烟草专卖行业监管、家暴警情处置等11个领域问题整改见效。
三、践行人民至上,护航民生更有作为
——倾心传递司法温度。发挥司法救助“救急救困”作用,向55名生活困难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2.1万元。加强妇女权益保障,督促完善公共场所母婴室规范建设5处,为母爱打造“温暖空间”。加强养老机构监管,与民政、卫健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联合为辖区5家养老机构进行“体检”,切实守护“老有所安”。坚持“轻案快办”,332件案件适用速裁、简易程序办结,刑事案件办案时长同比缩短10.2天,减少群众诉累,节约司法资源。
——用心守护美好生活。聚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制定“检护民生”十条措施,围绕食药品安全、医疗美容、安全生产等民生领域,立办相关公益诉讼案件33件。针对“幽灵外卖”乱象频出、游泳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完备、居民小区饮用水不达标、部分消防设施破损、“飞线充电”屡禁不止等问题,采用“圆桌会议+检察建议”,协同行政机关推进行业治理。办理的某医美机构使用过期医疗器械公益诉讼案被评为全省优质案件;依据督促整治居民小区电梯、消防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自制的微视频《安居》荣获第五届“陕检·电影节”三等奖。
——精心保护未成年人。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依法从严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起诉49人;对涉罪未成年人宽容不纵容,起诉严重犯罪26人,对罪行较轻、且有悔罪表现的附条件不起诉13人。积极探索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工作,通过委托司法社工开展观护帮教、责令家长加强管教等方式,精准矫治涉罪未成年人8人。强化综合履职,聚焦适龄儿童辍学、未成年人纹身、青少年国防教育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通过“公开听证+宣告送达”的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强化监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3场,受众师生1万余名。
四、维护公平正义,监督质效更加明显
——刑事检察不断加强。严守案件质量“生命线”,建立刑事案件质量管理机制。加强刑事诉讼全过程监督,监督公安立案28件、撤案7件,纠正漏捕32人、漏诉33人,纠正侦查活动违法247件(次);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提出抗诉1件,纠正审判活动违法2件(次);对财产刑执行不当、监管活动违法等提出监督意见62份,均被采纳。开展社区矫正巡回检察2次,赴司法所进行“下沉式监督”8次,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20份。其中,异地纠正罗某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检察监督案的经验做法被全市推广。
——民事检察稳中有进。牢固树立精准监督理念,依法妥善办理各类民事检察监督案件34件。其中,对民事审判程序违法行为和执行活动监督案件发出检察建议26件,均获采纳。加强民事和解力度,积极沟通促成3起案件当事人息诉和解。用支持起诉为劳动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依法维权“撑腰”,帮助追索劳动报酬、人身损害赔偿金等53万元。办理的王某等5人与山西某建筑装饰有限公司、龚某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获评全市支持起诉典型案例。
——行政检察精准有力。秉持监督与支持并重,共办理各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16件。扎实做好行政诉讼监督,监督纠正行政审判程序违法和行政执行活动违法9件,均获采纳。联合有关部门化解行政争议4件,其中,实质性化解的长达14年之久的王某某与咸阳市旧城改造中心拆迁补偿行政争议案和超龄农民工佘某与人社部门工伤认定行政争议案均入选全省典型案例。稳妥推进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纠正15件,推进依法行政。强化法律监督与行政执法双向衔接,办理相关案件88件,跨县区办理的杨某销售伪劣产品行刑反向衔接检察监督案获评全省典型案例。
——公益诉讼可感可触。坚持以“小案件”推动“大治理”,凝聚“行政+检察”法治力量,共立办公益诉讼案件77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49件,开展诉前磋商29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件。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辖区内550人死亡后仍发放高龄补贴、5家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证金等案件线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治,努力当好国有资产“守门人”。利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拓宽案件线索来源,针对部分带有互联网广告性质的“探店视频”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现象,督促行政机关规范对网络广告营销新业态的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五、自觉接受监督,司法公信更加彰显
坚持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检察工作。一是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积极配合省市区人大开展执法检查、现场调研、代表视察等工作5次,向区人大专题报告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向区政协通报检察工作2次。深化代表委员联络,走访代表委员16人(次),邀请代表委员调研、视察、指导检察工作22次,听取意见建议30余条。凝聚“代表+检察”监督合力,代表参与办理的督促行政机关依法整治世纪大道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案被评为全省检察听证典型案例。二是自觉接受履职制约。与各公安分局和秦都法院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确保检察权依法规范运行。办理律师辩护与代理业务159次,听取意见59人(次),既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又诚恳接受监督制约。三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打造“阳光检察”,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6场,依法公开案件程序性信息1259条,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表宣传稿件256篇。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等参与检察听证、信访接待68次,当场化解矛盾纠纷63件,让公平正义有预期、看得见、可监督。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秦都检察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区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依法监督、关心支持和热情帮助。在此,我代表区检察院和全体干警向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服务保障全区中心工作的特色亮点和创新举措还不够丰富,尤其是落实信访法治化、依法解决缠访闹访的措施和办法不够多;二是呼应群众司法诉求的检察产品供给较为单一,法律监督的精准度和实效性有待提升,打击网络犯罪、网络侵权的司法能力比较欠缺;三是检察队伍建设仍需精细化,在司法理念、服务群众、社会治理方面还需加强,等等。问题就是责任,我们将以更大气力解难题、开新局。
2025年工作重点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区委和上级检察机关的决策部署,着力深化检察改革,一体抓实“三个管理”,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履职担当、更优的工作作风,全面服务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秦都实践。今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贯穿“一条主线”,以政治建设统领检察工作实践。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持续擦亮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鲜明政治底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不折不扣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常态化做好代表委员意见建议收集、办理和反馈工作。
二是聚焦“区之要务”,以精准履职服务区域发展大局。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严重犯罪,从重从严从快惩治重大恶性犯罪和个人极端犯罪,助推平安秦都建设。深化“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坚定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加强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推动更多“检察元素”融入“发展要素”。
三是深耕“检护民生”,以实干担当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主动对接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需求,将“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到实处。加强劳动者、消费者、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权益保障,把释法说理、化解矛盾贯穿办案始终,努力做到定分止争。针对互联网领域侵权乱象,加大检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用法治力量维护网络清朗。
四是坚持“三个善于”,以改革创新增强法律监督实效。落实刑事诉讼全流程监督,探索推进犯罪指控、轻罪治理等刑事检察实践。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加强对虚假诉讼、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监督。聚焦“公益保护”,准确把握“可诉性”基本要素,不断提升办案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强化数字检察,扎实推进检察智能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改革激活法律监督新动能。
五是突出“强基赋能”,以一流作风锻造过硬检察队伍。深化人才强检战略,通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竞赛等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不断增强队伍整体素能。落实各项检察改革举措,一体抓实“三个管理”,以高水平管理推进司法责任制落实。常态化开展纪律作风教育,强化检察权运行制约监督和司法责任追究惩戒,持续抓好“三个规定”落实,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铁军。
各位代表,2025年,我院将在区委和上级检察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秉轴持钧、靶向发力,以高质效履职为秦都“四个区”建设贡献更大的检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