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长河的蜿蜒流转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维系着文化的根基与脉络。它们既是先辈们馈赠的珍贵宝藏,又是民族精神家园中永不凋零的繁花。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落细、落实陕西省检察机关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2025年2月17日,秦都区人民检察院干警前往秦都区文化馆寻访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秦都区文化馆赵馆长介绍,秦都区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项,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市级15项、区级25项。在非遗文化展厅,赵馆长介绍了渭河南忙罢古会、咸阳琥珀糖制作技艺、重阳迫节送花糕、劝善和劝善经等非遗项目的由来、特色和保护措施,展示了非遗技艺的魅力。她希望通过检察机关和非遗保护部门的协作配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得住、“活”起来,助力秦都的经济文化建设。
随后,秦都区检察院干警又来到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了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气血和胶囊的有关情况。2018年4月《气血和胶囊制作技艺》被陕西省认定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非遗技艺生产的“气血和胶囊”被誉为国内“妇科领域主导品牌”,在座谈会上,检察官聆听企业负责人讲述《气血和胶囊制作技艺》,并与企业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困境进行了深入交流,该企业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与文化等部门协作配合,共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传统智慧。下一步,秦都区检察院将积极履职,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用法治力量帮助非遗保护传承,守护中华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