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36222535 检察服务中心:029-12309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

泾阳检察英模:用心钻研 匠心办案 做一名有温度的检察官

发布时间: 2021-04-30
 



从检二十八载,他是检察信仰的守望者,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他是锐意进取的开拓者,臻于至善,奋楫笃行;他是人民至上的践行者,不啻微芒,造炬成阳。二十八载的检察生涯,除了带给他满满一抽屉的荣誉勋章外,更重要的是他坚定了 “做一名有温度的检察官”的信念,他用初心诠释为民情怀,用匠心诠释检察温度,用真心传递司法温度。

他就是泾阳县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徐雕。

 

二十六载 硕果累累

徐雕同志自1993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2007年和2013年两次被咸阳市人民检察院记 “个人三等功”,荣获“全市检察机关人民满意的检察干警”,所在办案组在办理郭某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中,荣立 “集体三等功”。多次被评为泾阳县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发表调研文章《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及完善工作机制》,入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公平正义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发表《论民行检察的执法理念》入选咸阳市人民检察院《加强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论文选编。发表散文《我的民行情愫》、《东行求学得大道 泾阳民行奋蹄疾》在《咸阳检察》刊载。

用学习和钻研 打破工作“坚冰”

2003年根据单位安排徐雕调任民事行政检察科科长,这一年于他而言是极不寻常,又十分艰难的一年。那时距离他毕业已十年,他在学校学习的民事行政法律知识只剩下一些少的可怜的框架概念。面对专业性强,法律适用繁多的民事行政检察业务,他开始恶补“功课”,四处搜寻民事行政法律书籍,一个法条一个法条的精读,一本一本的钻研……至今他的书柜里还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的《民事行政检察手册》七册卷,新来的同事看到那样陈旧泛黄的法律书籍总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主任,这书里的法条有的早都废止了,您怎么还留着这些书”。他总是自豪地说道:“这都是我的宝贝,那时没有电脑手机,业务学习全靠书,我最开始在从事民行业务就用它们,有感情了舍不得扔。”的确,那一本本躺在书柜里几十年的“古董”法律工具书,书里那一页页用蓝色钢笔标注的读书笔记,那一个个被小心翼翼折起来的页脚,埋藏了他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和深深的检察情怀。

用初心和温情 做有温度的检察官

“我希望大家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工作者,而不是法律机器。”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而他也确实身体力行。在保证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他积极尝试探索民行检察新领域,通过申诉和解、释法说理,促使当事人息诉罢访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困难。这些虽不在工作考核任务之列,但这些实实在在工作的开展,让泾阳民行工作赢来更多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扬。办理的三渠镇魏某不服泾阳县人民法院民事调解书申诉检察院检察监督一案,魏某之女患精神疾病,法院在开庭调解时未了解发现魏女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作出了损害魏女财产权益的民事调解书,徐雕同志带领办案团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核实,确认案件基本事实,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化解了这起纠纷。那年,朴实的当事人魏某骑着自行车,给泾阳县检察院送来了鞭炮和锦旗,这也是徐雕同志收到的“最暖心的礼物”。

用担当和匠心 带领泾阳民行检察一路向前

徐雕同志自2003年起一直在民事行政检察条线默默耕耘。多年来,作为部门负责人,他始终坚守办案一线,“难干的活,我来弄,难办的案子,我来办。”是他对部室分工的态度。他对待每一个案件,都以求极致的工作作风去阅卷、梳理、提炼、归纳案件证据,还要做到对细枝末节了然于心、客观公正。

从最初的不熟悉业务、“两眼一抹黑”,到现在的业务精湛、“全市民行业务专家”,咸阳各县区院都羡慕泾阳民行检察业务上有个“民行老大哥”。徐雕同志用自己的刻苦钻研、踏实肯干、勇于担当、精益求精、为民情怀带领泾阳民事检察工作一路向前,稳步提升,业绩考核一直稳居全市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