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散装食品因灵活选购、价格实惠等特点,成为居民日常消费的热门选择。然而,看似便利的购物体验背后,却暗藏安全隐患。散装食品标签信息缺失、模糊等问题频发,不仅影响消费者知情权,更或许埋下食品安全隐患。守护散装食品“透明化”消费,已成为保障群众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
深入走访,精准锁定“违法点”
2025年3月,泾阳县人民检察院接到“益心为公”志愿者线索反馈,辖区内部分商超存在散装食品标签使用不规范问题。检察干警对照《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会同市场部门对辖区内部分重点超市内的散装糕点、熟食、腌制品等重点品类开展细致排查。经核查发现,部分散装食品货架标签仅标注品名与价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完全缺失,部分肉类熟食无任何防蝇防尘措施等。这些问题导致消费者难以判断食品新鲜度与安全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溯源追责将面临重重困难,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
多方联动,协同履职“聚合力”
针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泾阳县人民检察院及时启动公益诉讼监督程序,通过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召开座谈会,统一思想认识,联动开展散装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活动,检察机关依法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对辖区内散装食品不规范经营问题进行整改;加大对商超、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散装食品流通的监督检查力度,督促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标签标识管理。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全县食品安全整治大会,对辖区内33家商超于7个工作日内开展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10多家商超责令立即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强化宣传,提升公众“参与度”
在“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监督活动中,泾阳县人民检察院将宣传工作贯穿始终,组织干警30余人次先后深入社区、学校、农贸市场等地,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向群众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着重向群众介绍如何识别规范的散装食品标签,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等内容。此外,还运用3·15消费者权益日、端午节等时间节点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
跟进监督,深化筑牢“食安线”
为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检察机关同步跟进监督,组织干警开展“回头看”行动,重点核查涉案超市及其他经营单位的整改落实情况。经复查,辖区内案涉超市已全面更换规范标签,补齐缺失信息,其他经营户也同步完成整改,辖区散装食品标签管理不规范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同时,鼓励群众积极提供食品安全问题线索,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强大合力。
食品安全无小事,散装食品标签虽小,却承载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益。下一步,泾阳县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行动,紧盯食品安全领域的新问题、新风险,以检察公益诉讼为抓手,推动长效监管,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贡献检察力量。
来源:第七检察部 泾阳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