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看我胸前佩戴的这枚徽章,大家认识吗?这是检察徽章,熠熠生辉的检徽,它是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开学第一周,兴平检察院“向阳花”未检办检察官何秀娟正在给距离市区十公里外的偏远乡村小学的孩子们讲法治课,一张大桌子上围坐着七个孩子,这是这所小学的全体学生。
在兴平市马嵬街道办事处,有个叫王侯村的小村庄,一条窄窄的村道,就像一根线将整个村子串联起来。在这根线的末端,有一栋很不起眼的楼房立在道路旁,这就是王侯小学。
王侯小学学校不大,但对于在这里上学的孩子来说却显得非常空旷。这个学年,王侯小学仅有七名学生,分布在三个年级。他们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除了在校老师教授知识外,法治教育资源较为匮乏。

2月10日,兴平市人民检察院“向阳花”未检团队带着书包、钢笔等文具用品来到王侯小学,看望慰问王侯小学的师生们。
走进教室,吴鹏老师正在上课,他的学生只有两个。吴老师正在带着他们朗诵《咏柳》,旁边的“小太阳”散发出淡淡红光,映红了小男孩的脸。

王侯小学校长彭炜介绍了王侯小学的基本情况。“今年是王侯小学学生最少的一年。”校长彭炜说,最近几年乡村学校的孩子越来越少,算我在内四个老师,年龄最大的王联政老师已经五十多岁了。而且老师的工作量一点也不少,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为学生们准备午餐。在对孩子们的学习及生活情况初步了解后,我们在彭校长的带领下,查看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和环境。下课后,孩子们围坐在老师的办公桌前,检察官以“我会保护自己”为主题,为七个孩子讲授预防性侵害等自我保护知识,并给孩子们发放了普法小人书等法律宣传资料,引导同学们遇到问题正确处理,提升自护能力。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更重要的是给孩子们传递更多正能量,让他们身心健康、向阳生长。”“向阳花”未检办主任何秀娟说。 检察向“未”来,点亮乡村“法治灯”。下一步,兴平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深化“法治进乡村”活动,不断把“送法进校园”活动向农村偏远地区延伸,补齐乡村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短板,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
来源:兴平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