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029-34203050 举报专用电话:029-34291805
当前位置: 首页>检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严守耕地红线!陕西铁检分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办理土地类案件情况

发布时间: 2022-08-06

  625日是我国第3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24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铁检机关履行检察职能办理土地类案件情况,并发布了7起保护土地资源检察监督典型案例。法治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受邀参加新闻发布会。 

  陕西铁检分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健向媒体通报了陕西铁检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四大检察”监督合力,积极能动履职,办理土地类案件基本情况、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王健介绍,陕西铁检机关紧紧围绕助力乡村振兴,保护农用地工作大局,坚持能动履职,2019年至今,共办理涉土地类刑事案件169292人,其中审查逮捕58102人,审查起诉111190人,涉案耕地3千余亩,其中基本农田1千余亩,缴纳生态修复金近30万元;共办理涉土地公益诉讼案件58件,制发诉前检察建议60份、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5份,提起行政公益诉讼2件,涉案耕地5百余亩。 

  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土地资源刑事犯罪、认真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的同时,陕西铁检机关深入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督促责任人恢复被破坏的土地,并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创新构建了“检察+碳汇”办案模式,将生态修复情况作为量刑情节考量。安康铁路运输检察院应用林业碳汇刑事赔偿机制,成功办理了两起秦岭地区滥伐林木刑事案件,在全省首次实现了碳汇司法的零突破,其中一起案件被发布为全省检察机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检察监督典型案例。西安铁路运输检察院对一起秦岭地区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案件运用土壤碳汇理念,提起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这是陕西省首例土壤碳汇赔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同时,以“我管”促“都管”,深入剖析“我管”土地类案件中反映出的倾向性问题和管理漏洞,依法适时提出检察建议,助推相关职能机关弥补制度短板、堵塞管理漏洞,形成“都管”的执法合力。陕西铁检机关严格履行“一案三查”职责,从刑事案件办理中发现行政、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线索,通过媒体向社会征集涉土地案件立案监督线索,开展秦岭环境资源类案件“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辖内耕地保护等专项工作,并先后与多家行政机关建立《关于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作办法》《西安境内黄河流域非法占地、非法采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试行)》《西安境内渭河流域非法占地、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关于建立“林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工作协作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和办法,加强行刑衔接,实现信息共享、案情通报、线索移送,通过检察法律监督,推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陕西铁检机关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开启检察监督新思维。运用大数据办案思维,以案寻点,由点及面,通过无人机航拍获取海量信息,筛选捕捉疑点,对比行政执法、卫片、地类图斑等信息,筛选出破坏土地资源公益诉讼案件线索。2022年上半年,陕西铁检机关运用大数据思维,办理耕地占用税行政公益诉讼案件4件,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4份、社会综合治理类检察建议书5份,为国家督促追缴耕地占用税160余万元,查究耕地190余亩,形成了类案监督效应。 

  下一步,陕西铁检机关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法治责任、检察责任,依法能动履职,深化土地保护法律监督工作,守牢耕地红线,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 

    编辑:郑敏娜 校对:胡安辉 王瑾 审核:祝长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