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做生态环境检察排头兵
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
党组书记、检察长 黄志平
在全党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干什么就要学什么。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承担着西安市生态环境刑事检察,秦岭北麓生态环境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就要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推动我们生态环境检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是系统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作为省院派出院中最大的基层院,承担着生态环境跨行政区划检察重大责任,我们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尽职尽责,做生态环境检察合格的排头兵。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主题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深刻领会体现这一思想的“十个坚持”,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让我们结合这“十个坚持”再次重温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十个金句”。
1,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2,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
3,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4,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5,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6,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7,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
8,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
9,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
10,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坚定不移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我们正在进行的跨行政区划生态环境检察改革,是省院党组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生态环境检察摆在了全省检察工作的突出位置。秦岭北麓院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工作部署,把更多的力量用在办理有影响力、典型性、示范性、引领性、开创性的跨行政区划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那么,反之呢?今年初,关中区域的咸阳、西安、渭南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倒数。接连多日挥之不去的雾霾天,大家都深有感受。关中大气污染防治也是“省之要事”,省委领导着急,关中地区的父老乡亲望霾兴叹,但污染成因复杂,怎么办?分院党组指导岭北院和关中院以扬尘环保税入手,从管辖复杂的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做起,经历了多轮沟通、磋商、协调、听证,最终以检察建议督促环保、税务等行政机关联合履职,分院发出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也得到了西咸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环保税税额虽然不大,但目前已累计收税四十余万元,以督促税收“撬动”关中大气污染防治迈出了一小步。同时,西安市各区县的环保税线索已通过省院向属地检察院移交。我们相信区划和跨区划“两支利剑”协同发力,关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问题一定会有更大起色。
还有,分院带领秦岭北麓、秦岭南麓院共同办理的秦岭非法穿越案,就是以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这一“国之大者”为目标,通过专业化手段推进的。
秦岭北麓院与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两长”,共同在长安区王曲街办召开“张学良故居”保护公益诉讼推进会,则践行了跨区划院与区划院相辅相成,一体履职的跨区化改革机制要求,取得了初步成效。
上周四的一场公开听证会有点特别。由秦岭北麓院和秦岭南麓院联合举行,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古栈道专家和三名听证员共同出席。而出席听证的行政机关分属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四市,共六个县的文旅局,为的是共同推进保护秦岭中的陈仓道、傥骆道、褒斜道三条秦岭古栈道文化遗产。这样的听证会在全国也不多见,展现了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的初步成效,听证效果得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
我们深知,跨行政区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才刚刚起步。我们离省院党组提出的专业化目标还有不小距离。但我们认识到,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首要的政治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检察实践是我们必备的政治素能。沿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的方向,砥砺奋发,以数字赋能跨行政区划检察,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好省院党组部署的生态环境跨行政区划改革重大任务,为秦岭、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