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检察文化

铁检·故事会丨检察官,是一种怎样的平凡之路

发布时间: 2022-03-14

  一位爱看韩剧的迷妹在得知我的职业后,惊叹道:“啊,检察官!思密达检察官权力很大,又威风帅气,相当于公安局长+纪委书记+……” 我无言以对,只好默默地在心里说:“你想多了。当检察官,只是一种平凡的选择。 

    

  检察官的工作有多忙? 

   

  加班是常态,不加班是意外。 某女检察官,即使怀胎十月,也几乎天天加班,很少请假,直到临近预产期被送进医院。 某男检察官,在妻子奔赴防疫一线后,自己把孩子送到母亲家,也走上抗疫一线,白天当志愿者执勤,晚上还要赶回单位加班办案。 别告诉我你不相信,其实这是检察官工作的真实写照。这一切都是因为—寄托在一个个案件上的检察官责任感! 十几年前,我调进检察院,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虽然检察院工资不高,但是你们年轻人可以在这里得到快速地成长。” 现在,十几年过去了,领导也退休了,但他真的没有骗我。因为经常加班熬夜,我的发际线不断倒退,头发稀疏,看起来已经像是要退休的人了。 记得刚进检察院那年,公安机关在春节前一天,送来了两个批捕案件。批捕案件办案期限只有7天,我加班到深夜,终于办结。然后,当我走在黑暗的街道上,饿的前胸贴后背,一路上不断自责,怎么忘了买包方便面? 十几年后,虽然有了美团外卖和24小时便利店,但是我依然在经常加班,只是不用再挨饿了。为了办一件47人的电信诈骗案,我几次爽约女儿高考后的外出之旅。那个夏天,我坐在办公室里,面对几大纸箱案卷,右手滑动鼠标核对起诉书,左手捏着握力器锻炼身体。因为久坐之后,偶尔会感到一阵心悸,这是我唯一能做到为自己和家人负责的方式。 一个人气美女检察官跟我哭诉,说因为案子太多太忙,顾不上约会而经常失恋。 我说放心,看你微信朋友圈的评论,yyds是永远滴神,不会是永远单身。 

    

  检察官的权力有多大? 

   

  小男生说:“我爸爸是警察。” 小女生说:“我爸爸是检察官,专门监督警察的。” 女儿上小学时,面对班上一个爱欺负人的男生,我教女儿这样回答他。果然颇有效果,调皮的小男生也被女儿有模有样地“监督”起来。 请韩剧迷妹们不要激动,脑补出这样一幅画面:一群荷枪实弹的警察闯入黑社会帮派搜查,领头的却是个西装革履、威风八面的检察官。 

  那样的场面只存在于影视剧之中,真正的检察官从外表看去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有时甚至显得有点“土”,中国检察官的“酷”其实在于内心对法治的坚守,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当然,有些现实还不那么尽如人意。 那些年遭遇的尴尬事,有到检察院“检查身体”的老大爷,有以为未检检察官是来搞卫生检查的,有在发出《检察建议书》后不回复的,有对《纠正违法通知书》提出“合法辩解”意见的,不一而足。 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法律监督理念的问题。 检察官的法律监督权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但是必须要做到本领高强、技高一筹。我们既要善于释法说理,和被监督者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又要实现双赢多赢共赢,努力成为创造优质检察产品的工匠、能手乃至大师。 理念一新,天地自宽。 于是,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工作全面发力、协调发展。我们既在审理电信诈骗案的法庭上慷慨陈词追诉犯罪,又在铁路沿线摸排公益诉讼线索消除线下安全隐患;我们的身影既来到秦岭千年古刹的古银杏树旁,又出现在汉江生态修复、增殖放鱼的港口码头边;我们既合作建立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又共同成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中心。 事实证明,检察官不仅仅是国家法律的守护人,更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捍卫者。 

    

  检察官平常看哪些书?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新入检的检察官助理小鲜肉问我:“你平常一定不少看法律教材吧?” 

    

  我想起一位退休老大姐说过的话,她当年是这样说的:“我一看到法律教材的黄封皮就头疼。” 

    

  于是,我回答:“不,我基本不看。” 

    

  检察官不看法律教材,是实话吗? 

    

  当然是实话。 

    

  1997年《刑法》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发布了十一个刑法修正案,也就是说刑法共修改了十一次;1987年《民法通则》施行,2017年《民法总则》施行,2021年《民法典》施行;更别说那些浩如烟海的其他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了。 

    

  唉,可惜了!我当年为了过司法考试,背的滚瓜烂熟的1997年《刑法》,我办案时常用、熟极而流的1998年盗窃罪司法解释,更别说我花钱买的张明楷、陈兴良等名家著作。因为,法律一经修改,有些法学理论就会作废。 

    

  法学真的是一门学无止境的学科,既要博古通今,充分借鉴前人经验智慧,又要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法律解决途径。且行且珍惜,有句话说得好,人生如果不学习,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 

    

  但是,学习的方法要变,从以往生吞活剥、死记硬背式的学习,转变为观其大略、把握宏旨式的学习。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法治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骨髓。所变者皮毛,不变者精神也。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现在不“看”法律教材。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不研究法律,不看相关书籍。 

    

  正是阅读了一些经济学著作,使我对火车票实名制后倒卖车票罪的法律适用有了新的思考;了解了DNA鉴定等科技前沿知识,才能读懂一起强奸杀人案的 Y染色体STR报告;学习了铁路隧道照明设备技术改造论文,从而写出一份刚性的《检察建议》。 

    

  说到底,检察官不“看”法律教材,是因为他知道能在哪儿查到需要的知识点并迅速掌握精髓,而能在书本里查到的知识,其实不用去记忆。 

    

  这条可不适用新手小白啊! 

    

  检察官怎样保护自己? 

    

  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我问的,而是在我们走进一所小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中,一个小学生提出的问题。 当时,我拿着话筒站在主席台上,给台下的一百多个小学生讲解检察官在面对犯罪分子时,如何忠于职守、斗智斗勇,最终实现公平正义的故事。 讲完后的现场提问环节,一个小学生拿着话筒问:“检察官叔叔,你们面对凶恶的犯罪分子时,怎样保护自己?” 这个问题让我愣了几秒。说实话,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一直都是我们检察官在告诉孩子们,面对不法侵害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学习、生活中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安全,从来没有孩子这样反问过我们。 我略加思索后,这样回答:“我们检察官代表公平正义的力量,我们从来不惧怕犯罪邪恶。同时,我们在办案中会有法警来负责安全,必要时还会携带武器。所以请同学们不用担心检察官的安全。” 这个回答赢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当场有几个孩子就表示,等自己长大了,也要去当检察官。 当时,我们在场的几位检察官和老师都很感动,大家谁也没想到孩子们会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孩子们是真的在思考。 从业多年,我听说过外地发生报复伤害检察官的恶性案件,但一直以来都是只想着办案安全和女同事们的安全,从来没有顾虑过自己的安全。 其实,还有一种安全更值得重视,那就是不被套路的安全。 不止一次,我们拒绝过案件当事人的宴请;也不止有一个同事,从衣兜里掏出过当事人硬塞进来的钞票。我那次还多掏了几下衣兜,生怕掏不干净。因为,犯罪好比污染了法律的水流,而检察官的兜里哪怕落下一张钞票,也会污染了法律的水源。 别人的钱财乃我的身外之物。作为检察官,绝不能被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打倒,廉洁才是检察官最大的安全。 

    

  有检察官的法律会更温暖吗? 

   

  首先声明,检察官不是暖男。 因为,暖一个人那叫暖男,能暖一群人的,那只能叫中央空调。 检察官既是犯罪的追诉者,也是无辜的保护者。 一起电信诈骗案件,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几十人,隐身背后的“老总”却因证据不足而不在案。检察官在调取大量证据后,对电信诈骗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就一个字“追”。最后,这个“老总”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30万元。 一起非法狩猎案件,被害人误触了被告人安放的垫枪,右腿重伤二级,两家均为贫困户,被告人在举债赔偿后,就无力支付被害人后续医疗费了。关键时刻,检察官赶到深山里,把2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送到被害人手中。 美国学者博登海默说:“正义有着一张普罗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可随时呈现不同形状并具有极不相同的面貌。” 这个吗,说的有点道理。不信你瞧: 

  场景一:检察官坐在看守所提讯室,犯罪嫌疑人一瘸一拐地走进来。检察官:“你是残疾人?案卷里怎么没有残疾证啊?”犯罪嫌疑人:“我有残疾证,在家里放着。还有,我女儿快要高考了,我家里没人去帮她跑转学校的事情。”检察官:“你家里没别人了吗?”犯罪嫌疑人:“我离婚了,家里就一个老妈,在扫大街。”检察官:“那把你妈电话号码给我,我会通知她找你的残疾证。”第二天,检察官开始在电脑上制作《不批准逮捕理由说明书》。 场景二:检察官:“我再问一次,你到底盗窃旅客钱包没有?”犯罪嫌疑人:“钱包是我偷的”检察官:“你还有什么要说的?”犯罪嫌疑人:“我是南方人,你们这看守所天天吃馒头,我实在受不了,能不能给我一顿米饭吃?”检察官:“哦,这个可以有。”检察官提审完出了看守所,拿出手机给驻所检察官打电话:“喂,主任,能否给看守所建议一下,每天开一顿米饭。” 

  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做一名检察官,是一种平凡的选择。 我的检察人生,我的平凡之路…… 

   

    

    

  来源: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西安铁路运输分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