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动态

精育法治青苗,让初心使命扎根生长——秦岭北麓检察院召开实习生交流分享会

发布时间: 2025-05-09
  为全面落实《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检校合作实施方案》,持续深化“检校合作”育人模式,帮助实习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检察工作,切实提升社会实践能力,5月7日,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召开实习生交流分享会,为检校联动搭建深度沟通平台。
  分享会上,实习生们围绕岗位实践与学习经历,分享了在检察院的实习收获与感悟。他们细致回顾实习点滴,深情讲述与检察官并肩工作的难忘时光,踊跃分享对检察工作的体会,并提出宝贵建议。实习生们一致表示,此次实习经历意义非凡,不仅加深了对检察职能的理解,更助力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对提升法学专业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会上对实习生们提出了三点殷切期望。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政治属性,将个人成长融入法治中国建设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践行法律使命;二要保持勤学善思的态度,在实践中淬炼过硬本领。主动钻研检察实务,将法学理论与办案实践深度融合,在疑难案件的探索中磨砺专业思维,在沟通协作中提升综合能力;三要严守纪律规矩,涵养高尚职业操守。时刻绷紧廉洁自律之弦,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以严谨的作风、清廉的品格维护法律尊严,做忠诚干净担当的法律工作者。
  下一步,秦岭北麓检察院将继续深化检校合作,充分利用跨区划改革检察机关特点,促进检察实务与法学教育的良性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助双赢的新局面,在互融互通中实现互促互进。
感悟交流
姜秀琳
在办公室的实践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检察机关“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职责使命,也对办公室的协调枢纽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象牙塔到检察实务,我在一份份文书中感悟司法担当、触摸司法温度;从公文归档到会务现场,我于日常工作中锻炼综合素能、深化学理认知。办公室是司法责任制落地的前哨站,每个细节都是法治大厦的基石,需要通过严谨细致的工作实现。无论是“文经我手无差错”的执着匠心,还是“事交我办请放心”的使命担当,都让我对“检察蓝”的厚重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接下来的工作学习中,我将坚持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扎实做好每件工作,以“求极致”的精神在知行合一的淬炼中,为守护公平正义贡献青春力量。
 
李元杰
两个月的实训生活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务的紧密衔接。期间,我参与了多起案件的审查报告撰写工作,包括盗掘古墓葬案、盗窃案及诈骗案等,系统学习了证据链条梳理、法律条文适用,逐步掌握了从案卷材料中提炼关键事实、分析法律争议点的能力。此外,还通过查阅案例、整理数据,完成了两篇调研报告。实践环节中,跟随检察官前往看守所旁听讯问犯罪嫌疑人,直观感受到讯问技巧与程序规范的重要性,认识到司法工作既需严谨又需人文关怀。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将进一步深化对刑法修正案及司法解释的学习,增强法律适用精准性;加强法律文书写作训练,提高逻辑性与说理性。
 
张群航
在实习期间,我的主要工作是辅助检察官撰写审查报告、打印文件,通过撰写审查报告,我深刻理解了基层检察工作的责任与担当,每一份报告都承载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每一次法律适用的分析都关乎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在实习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许多在课堂上看似简单的法律条文,在实际应用中却需要结合具体案情灵活运用,这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我的带教老师对我也非常有耐心,不厌其烦地教我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办公室氛围也十分融洽,我也会珍惜这次实习机会。近期实习的所见所感,也让我对法律职业有了更深的敬畏与热爱,未来,我愿以检察人为榜样,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脚踏实地,用专业与温情守护公平正义。
 
蔡扬云
在第二检察部的实习,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流程学习过程,我获益匪浅。参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非法采矿罪、非法狩猎罪等案件办理时,我通过整理案卷、撰写审查报告,掌握了证据审查与法律适用的核心要点;参与认罪认罚工作,我体会到了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平衡;而旁听庭审,我不仅切身感受到了公诉人的专业水平和履职风范,更直观理解到了司法程序对实体正义的保障。此外,撰写普法宣传稿让我学会用通俗语言传递法律理念,感受到法治宣传对生态保护的社会价值。跟随检察官办案的每个环节,都印证着法律实施的严谨与公正。这段经历使我触摸到“国法”与“山水”间的深层联结——每份文书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司法注脚,也深刻体悟到:生态犯罪治理不仅需要精准打击,更需实现其与生态修复、社会效果之间的动态平衡。
 
张育浩
实习期间,我对法律实践与理论结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检察工作的开展不是简单地对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的套用,而是需要基于对法律条文的精准使用,对理论知识的熟稔于心以及对具体案情的精准研判。在部门领导、带教检察官及其他前辈的指点和帮助下,我参与到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在一次次线索研判、现场调查、磋商听证以及制发检察建议等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了什么是“守护秦岭绿水、保护文物古迹”的使命和担当。接下来,我将在扎实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重视在实践中的思考和体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法治素养,为成为一名出色的法律人不懈奋斗。
 
程一佳
在第四检察部实习的两个多月以来,我学习到了很多实务方面的知识。在参与办理行政公益诉讼相关案件中,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检察机关通过行使监督职权,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履行生态环境职责。我深刻感受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性。在整理相关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证据材料时,我直观感受到了证据链的严谨性;在旁听检察官讨论案件时,我意识到“罪与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分往往需要结合社会经验与法律解释的综合判断。下一步,我将继续做好实习工作,将理论知识与真实案件紧密结合。
 
陈佳欣
在民行部门两个月的实习,是我将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的珍贵旅程,更让我深刻理解“司法为民”四个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一份抗诉书或检察建议书,每句话都需精准指向法律适用问题,每个用词都可能影响案件走向。修改文书时,检察官常强调“法言法语要体现司法威严,说理部分要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这种对文书质量的极致追求,让我意识到法律工作者笔下的一字一句都承载着司法公正。民行检察工作不仅是法律判断,更是社会矛盾的“润滑剂”,检察官通过多次组织调解、召开座谈会和听证会的方式实质化解决争议,让我明白了司法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