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本院动态

秦岭北麓检察院:改革征程再跨越 借得东风好扬帆

发布时间: 2023-07-28
脚步因踏实而掷地有声,岁月因奋进而无比精彩,在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四个跨区划检察院以来,陕西省秦岭北麓地区人民检察院和全体干警在省检察院统一部署下,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我们共同成长,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楫笃行!365个日夜镌刻着我们奋斗的印记。这一年,我们踏过晨昏日月,走过春夏秋冬,奋斗与激情奏响收获的琴弦;我们牢记嘱托,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为责任辛勤付出;我们上下一心,闻令而动,用拼搏为使命坚守担当,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01
明确定位
不折不扣落实上级决策部署
这一年,我们在省检察院党组的部署下,围绕陕西“一山一水一平原”的生态功能分区开展生态环境检察工作。分院党组在两级五院作出“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与“生态环境检察专门化”两项工作联动推进,选派业务骨干派驻基层院,同时组建巡回指导组,全流程跟踪指导办案,“信息、理念、制度、标准、队伍、成果”共建共享的一体化机制逐步构建,为秦岭北麓检察院办理案件作出了清晰、有力指导。
02
凝聚思想 上下一心
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
这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最高检、省委、省检察院、分院党组指示精神和陕西省跨改座谈会精神,深入开展思想动员,引导干警观大势谋大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部署上来,统一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上来,最大力度以改革共识和理念变革引领改革落地见效。在案件办理中牢牢把握跨区划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打破地域限制,体现“跨”的优势,形成了跨区划检察监督成果。在办理针对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路线多、跨区域监管难问题,在分院统一部署下,我们借助“外脑外力”,构建了“人大、政协监督+专家辅助+公益组织参与”的新监督格局,有力推动不同行政区划多层级行政主管部门协同履职,同向发力。努力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一起案件中,实现办案理念的根本转变。
03
打牢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
组织机制基础
这一年,我们充分发挥一体化机制作用,针对秦岭山脉和黄河流域跨区划分布的自然特点,依托跨区划专门管辖和属地管辖相结合的生态环境检察监督专门化体系,发挥检察一体化优势,与省检察院、分院上下一体、联动配合,形成办案合力,以机制创新助推办案质量、效率、效果的全面提升。我们紧紧依靠省检察院、分院领导,结合实际制定《秦岭北麓检察院关于落实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工作“三张清单”》,精准把握改革要点,细化工作要求,确保改革有序推进。打牢队伍组织基础,成立“秦岭北麓检察院跨行政区划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办理领导小组”,由检察长任组长,抽调28名骨干力量,跨部门成立4个专业化办案团队,压实改革主体责任,对各项改革任务科学部署、统筹推进。分院与秦岭北麓检察院率先推进“一体化”办公办案工作机制,跨院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助力办案攻坚。加强对外合作协作机制建设,联系省水利厅、省林业局、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行政机关,聘任特邀检察官助理2批次6人。构建“‘1+N’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检察公益保护机制”改革创新项目,探索在“益心为公”检察志愿者基础上,再形成大学生志愿者项目、公民志愿者团队、生态环境法律诊所、公益组织合作项目、新闻媒体合作项目等5个板块,推动更广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保护。在分院领导下分别建立秦岭临潼生态修复基地、秦岭珍稀野生动物司法保护基地、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与研究基地,打造多元协同合作机制,实现治理常态长效。
04
做生态环境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
排头兵
这一年,我们共研判、摸排跨区划案件线索45件,立案16件,发出检察建议16份,形成社会治理成果9个。所办案件涵盖秦岭生态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文化遗址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不规范等新领域、新类型,进一步拓展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广度与深度,为秦岭地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提供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其中,聚焦耕地采砂“监管缺位,多头管理”问题,办理“11·7”系列案,对发现的破坏耕地高发的普遍性问题,充分发挥四大检察职能,办理刑事立案监督5件,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9人,取保候审1人。向相关行政机关等单位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19份,督促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活动,建章立制补齐耕地和砂石资源监管漏洞。向区划检察机关移送行政公益诉讼线索4件,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不仅打断利益链条,彻底扭转耕地挖砂、倾倒建筑垃圾的势头,还让违法人承担侵权责任,用于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及治理。同时,还充分运用“三查融合”工作机制,向地方纪委监委移送5件公职人员违法违纪线索,均已立案查处,成效显著。办理的子午古栈道、陈仓道褒斜道和傥骆道跨区划公益诉讼案,通过发挥跨区划检察机关优势,邀请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采用无人机倾斜飞行数据建模等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借助古栈道专家支持,督促古道沿线各市县行政机关系统履职,推动秦岭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向纵深发展。围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办理了全省首例林地碳汇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针对涉案林地生态修复及生态损害、林地碳汇价值损失认定问题依法开展调查取证,运用林地碳汇理念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办理督促整治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行政公益诉讼案,在分院领导下,按照“统一指挥调度,统一办案标准,统一法律适用,统一程序规则”的跨区划案件办理原则,两级五院跨区域协同办案,同步向相关行政部门公开宣告送达3份检察建议书,向相关行政部门发出4份诉前检察建议书,形成治理合力,以法治力量维护秦岭核心保护区宁静。与周至县人民检察院协同办理的督促整治蚰蜒河黑臭水体行政公益诉讼案,有效整治了黑臭水体,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创新公益诉讼工作机制,该案被评为2022年度“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
我们还办理了陕西省首例铁路国有资产保护领域民事支持起诉案件、首例秦岭区域内文物受损危害未成年安全保护公益诉讼案、首例耕地占用税公益诉讼案、向西铁法院发出陕西铁检首份民事执行监督检察建议书、全省首例老年人权益保护民事支持起诉案,同时开展司法救助。
05
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
撬动效应逐步显现
这一年,我们按照省检察院王旭光检察长对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杠杆作用的定位,集中精力办理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案件,同时做好移送案件线索管理工作,挂牌以来,秦岭北麓检察院共向区划检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25件。比如与长安区检察院召开“张学良故居”保护两检察长推进会,共同促进问题整改,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跨区划检察力量。再如,针对关中区域的咸阳、西安、渭南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倒数的局面,深刻领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围绕助力关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办理的关中平原扬尘领域环保税监管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从借助区划和跨区划检察机关“两支利剑”协同发力,以督促环保税征收助力关中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充分体现了区划检察机关与跨区划检察机关协同办案、协同履职、协同推进社会治理的机制作用。我们邀请西安市人民检察院,联合西安市秦岭区域的长安、鄠邑、临潼、蓝田、周至5个区县检察院以及有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公益志愿者团体开展“公益守护绿水青山,当好秦岭生态卫士”为主题的秦岭生态保护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最大范围凝聚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06
党建业务融合
队伍建设更加“硬核”
这一年,按照省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四个体系”部署,分院“六有”“六亮”“六融”党建+工作指引,突出党建品牌建设,落实“一支部一品牌”理念,打造党建品牌8个,先后成立4个行动党支部,其中“11·7”专案行动党支部、秦岭古树保护行动党支部,由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克难,有力带动了重大疑难案件的办理。进一步提升队伍整体素能,率先与分院实现上下一体融合管理,以政治硬实力、业务硬实力、科技硬实力、作风硬实力、服务硬实力等“五个硬实力”为素能建设初步目标,着力锻造符合深化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要求的检察队伍。1名干警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业务能手,1名干警被评为全省检察业务专家。7名干警、4个团队和1个部门被评为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三有”争创先进个人、团队和集体。
07
数据赋能提升检察效能
这一年,我们以全省公益诉讼指挥中心为平台,在非法穿越秦岭核心保护区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中,探索同步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三维实景重建和实地勘查,清晰呈现各主管部门管辖范围,准确界定各主体责任,首次实现了空、天、地、网一体化信息融合应用,助推办案质效提升。从树立大数据思维入手,率先在全省运用大数据建立法律监督模型推动办案。在全省检察机关第二届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耕地破坏类案法律监督模型》荣获一等奖,《刑事“挂案”法律监督模型》荣获二等奖,另有《违规倾倒建筑垃圾破坏环境资源法律监督模型》等两个模型荣获提名奖。
08
维护高铁及铁路安全
服务“一带一路”
这一年,我们聚焦“一带一路”,推进诉源治理常态化。严格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维护铁路寄递安全,发出陕西铁检首例“从业禁止令”,针对办理的两起伪造国家机关证件案件中暴露出的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对托运手续审查把关不严等问题,向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公开宣告送达检察建议书。签署陕西省首份专门针对中欧班列通道保护的跨省检察工作机制。聚焦铁路安全生产,推进最高检“八号检察建议”落地落细,办理了一批铁路安全生产公益诉讼案件,以检察履职畅通向西开放主动脉。开展铁路线下安全隐患专项活动,摸排涉铁安全隐患,活动中摸排案件线索96件,立案81件,制发检察建议109份,建立跨省检察工作机制1份,解决高铁及铁路线下安全隐患100余处。在涉铁公益诉讼领域中已与洛阳铁检、临汾铁检、襄阳铁检建立河南、陕西、山西、湖北四省跨省铁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挂牌以来,我们全力以赴办理好涉铁刑事案件,受理审查逮捕案件41件73人,批准逮捕53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40件57人,起诉26人。
09
唱响秦岭北麓检察好声音
这一年,我们在分院领导下,加强与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秦岭保护主题模拟听证,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参与分院与陕西省广播电视台合作“跨越山河”系列普法广播节目,已经以“黄河生态保护”“众生的地球”“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为主题播出4期节目,检察官和相关领域专家同聚一堂,向社会公众宣讲环保公益理念,推动全民深度参与保护生态环境。聚焦跨行政区划环境保护,办理的非法捕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细鳞鲑案、林地碳汇价值损害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秦岭古树名木保护案等有影响力的案件,开展的“公益守护绿水青山,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秦岭生态保护公益活动,相继被《法治日报》《检察日报》《陕西日报》予以报道宣传。
风雨无阻向前进,扬帆远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安全的新需求和新期盼,我们将以持续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正在进行的跨行政区划生态环境检察改革,以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团结奉献,担当实干,建立新功,推动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在秦岭北麓检察院取得更大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