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养老诈骗,如何避坑?唯有擦亮双眼检察官给你揭秘“养老诈骗”常见套路
一、保健品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自己是老中医或者是专家,中老年人大多数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慢性疾病,他们利用中老年人关注养生的心理,通过问诊的方式归结病因,进行虚假宣传说自己的保健品可以包治百病等等,将廉价的保健品高价出售给中老年人。
二、提供虚假养老服务
套路一:打着提供养老服务的幌子,收取会员费、“保证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高额回报;
套路二:以投资养老公寓、酒店或投资其他相关养老项目为名,承诺给予高额回报,诱骗老年群众“加盟投资”;
套路三:以提供“养老产品”为由,如打着销售保健、医疗等养老相关产品的幌子,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消费返利等方式吸引老人投资。
三、“以房养老”
骗子们向老人们兜售所谓“以房养老产品”,打着国家政策鼓励的旗号,宣称“以房养老是政府大力扶持的产业”,以高额利息为诱导,而且还会以免费旅游、免费“名师”上课、答谢会等名义诱骗老人参加,将房屋买卖合同混在各种文件中,浑水摸鱼,骗取老人签字;或者诱骗老年人签订委托公证,这种形式会在法律上给予骗子出售老人房屋的授权。
四、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老年被害人所在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疫情防控、医保账户被冒用、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卡被盗刷、涉嫌洗钱等为由骗取老年人信任,将受害人电话转接给假冒公检法工作人员,诱导老年人提供银行卡账户密码或直接转账汇款。
五、“缴纳养老金”骗局
这类诈骗,诈骗分子假借认识人社局、社保局工作人员的名义,一次性收取未参保人员数万不等的金额,谎称可帮助未参保人员进行代办服务,一次性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养老退休金。
六、开展虚假养老帮扶
此类诈骗,诈骗分子主要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务、组织文化活动等形式获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以多种形式对中老年人实施诈骗。
七、“投资理财”骗局
如以“天天返利”、“保本保收益”、“收益可达20%以上”等诱惑性信息为噱头,打着帮投资者购买原始股等有价证券的旗号,让投资者的资金汇入他人账号中骗取钱财。
八、低价旅游诈骗
“低价”“超值”“大酬宾”“一元团”“9天游览港澳等8个城市,只要998元”“6天三亚游,只要200”!看到这样的广告,不少时间充足,喜爱旅游的老年朋友都心动了。心动后,不少老年人才发现上当受骗。
九、中奖诈骗
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发送中奖信息“一等奖”,又有奖品又有奖金,利用占小便宜心理,用价值不大的“利”,吸引老年人兴趣,慢慢消除老年人的戒备心理,最终骗取钱财。
检察官提示
老年人应当如何防范诈骗?
1. 不轻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
2. 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3. 不贪图便宜;
4. 不随意安装来源不明的软件,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5. 警惕各种讲座,端正保健理念;
6. 遇到不明情况及时打电话给亲友或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