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新闻

陕西铁检青年论坛丨王永亮:一个单亲妈妈的保护公益之路

发布时间: 2022-07-25

  编者按为切实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突出机关检察文化特色,营造“文化育检、文化兴检、文化强检”的浓厚氛围,陕西铁检机关第三届“检察文化月”如期而至。“法·影”兴趣小组作为铁检机关最早成立的一支以青年干警为主的兴趣爱好小组,组织了一次经典电影赏析活动。现将王永亮同志的讲座内容《一个单亲妈妈的保护公益之路—电影<永不妥协>评析》通过陕西铁检青年论坛这一平台作以分享,供大家学习交流。

  电影艺术作为结合了文学、音乐、视觉艺术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艺术形式,用来表达复杂深刻且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实践生活,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和独特的效果。本来,我希望能找一部国产公益诉讼电影,但由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出品的国内首部公益诉讼题材电影《非常诉讼》尚未上映。我只好找了一部国外的公益诉讼电影《永不妥协》和大家分享。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界定公共利益的标准不同,但保护各自公共利益的需求是一致的。 

  美国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生国,作为一个普通法国家,是一个法律体系复杂,执法司法机构极为庞大的国家,是观察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公益保护问题的极佳样本。在长期法律运行过程中,形成了受害人集体诉讼和公民诉讼的公益保护方式。本片具有很强的纪实性,我们通过对本片展现的美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微观过程的审视,有助于我们理解“公地悲剧”这一困扰所有国家问题的域外解决思路,理解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之难。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检察公益诉讼这一为解决公地悲剧向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在整个世界法治史中的意义和它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基本情节

  由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艾琳是一位离过婚、带着三个孩子的失业妇女,在最倒霉的时刻遭遇了车祸。法庭上,由于对方的狡辩和自己的情绪又输掉了官司,没有拿到急需的赔偿金。走投无路的艾琳找到了打输官司的律师艾德,通过软磨硬泡的方式在律所里当了一名资料管理员,客户成了员工。工作期间,凭借自己的敏锐和聪明,艾琳从电力公司在购买当地居民唐娜一家房屋时报销医疗费用这一异常事件中抽丝剥茧,发现了电力公司使用廉价的六价铬做防锈剂导致当地严重环境污染这一惊天秘密。电力公司故意宣传相对无害的三价铬益处误导居民,雇佣医生为生病的居民免费问诊以便将疾病原因从六价铬引开,并且购买当地居民房屋诱使居民离开当地,以达到最终掩盖一切的目的。艾琳走访了一户户当地居民,看到了流产五次的妇女、家畜总是死亡的农场主,癌症和皮肤病患者,以及一个闪着大眼睛的小女孩因脊柱问题无法行走。来自底层人的同情心和坚韧促使艾琳决心起诉问题根源,当地的电力公司,为受害者讨回公道。在律师艾德的协助下,艾琳最终克服重重苦难,成功在诉讼中为受害者们讨回了公道,争取到了三亿三千三百万美元的巨额赔偿。

什么是“公地悲剧”

  本片讲述了一个几乎被社会抛弃的美国女性如何通过投身于一场美国式的环境公益诉讼,对抗大型工业巨头,为数以百计的环境污染受害者讨回公道的故事。本质上,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好莱坞电影,具备一个典型的三段论模块式剧情,即首先渲染作为社会边缘人士的主角的遭遇,主角通过机缘巧合发现巨大黑幕并下决心与之斗争,主角唤醒众人共同战胜黑幕背后的存在。中间主角一定会经历一场纠结的爱情,一定会经历至少一次重大挫折。但本片好在法律细节方面非常真实,几乎可以看做一部典型的美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纪录片,为我们了解环境公益诉讼在中国域外的运行方式提供了一个优良模板。

  1968年,美国学者哈丁发表了著名的《公地悲剧》一文,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有一片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草原,对于每一位牧民来说,都会希望在这块公共牧场上放养尽可能多的牲畜,当所有人都开始过度放牧时,这片草原最终将退化到无法放牧的程度,所有人的利益终将受损。由于这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每一个人都很难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过度放牧行为对草原的影响。这个例子指出了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由于人类逐利的本性,那些没有一个明确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公共资源,往往更容易受到侵害。“公地悲剧”理论提出后,在法律层面上促进了现代公益诉讼制度的诞生。

  公地悲剧的现象从古至今都有,但激化到严重影响整个社会正常运行的程度,是在生产力大幅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确切的说,往往出现在一个国家经历高速工业化发展的时期,就如同南北战争结束至20世纪上半段的美国,这个卓别林眼中的“镀金时代”,经济的高速无序扩张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沉迷于经济繁荣始终无视这一切。直到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一书出版,揭示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所造成的不可逆损害,促使人们警醒了起来。本书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在推动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环保事业。在我国本书同样有着较大影响,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同样迎来了已经四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期,尽管我们成功地避免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在工业化时期走过的许多弯路,但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样不可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了“两山理论”。十八大以来,经过缜密研究、精心酝酿和全国人大授权的两年试点,最终我国于2017年7月正式建立了检察公益诉讼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公益保护制度。

艾琳如何克服普通人穿越普通法的重重障碍

  作为一个普通法国家,美国法律制度一个重要特征是判例作为主要法律渊源的复杂和法律解释技术的发达。我们生活在一个成文法国家,习惯于根据需要检索法条。我们在工作中不时就会遇见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由于打官司经历丰富,而对某领域法律了如指掌的当事人。而在普通法国家,浩如烟海的判例在保证法律的稳定性方面虽然有一定优势,但也使得普通人不得不高度依赖于专业律师,加上漫长的诉讼周期和诉讼成本,使得大型公司在诉讼中的优势被高度放大,民事和解和刑事辩诉交易极为发达,律师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没有律师艾德的专业支撑,艾琳可能很难走下去,但律师艾德通过谈判获取尽可能巨额的和解收益以规避漫长诉讼的职业习惯则和艾琳有着巨大分歧。现实中,能够在美国提起成功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牵头人,往往是同样专业强大的环保组织。可以说,正因为艾琳作为一个法律圈外的被社会遗弃者做出了如此奇迹,本案才有被拍成电影的价值。具体来说,艾琳需要克服以下困难。

  首先是代理权的获取。艾琳不是电力公司污染行为的直接受害者,虽然在“地球之友”诉莱德洛公司案之后,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门槛被放宽到了诸如“某人因为对于污染排放有合理的担忧而不再进行钓鱼、游泳或划船等活动,他不需要证明污染排放引起了事实上的健康或者环境危害,就已经拥有了诉讼的主体资格”这样宽泛的标准。但在彼时,艾琳仍然需要以代理人的身份说服直接受害者们相信自己。另外,被告公司的规模和偿付能力会极大的影响律师提起诉讼的积极性,在艾琳的前期努力下,本案的商业价值被富有实力的律师团队盯上,和艾琳团队展开了竞争,但作为高中生的艾琳凭借自己同样身为底层人的同理心和亲和力成功拿到了代理权。

  其次是如何如何在受害者之间形成诉讼联盟?本案中的受害者达数百人,其中很多人已经在电力公司的圈套下卖掉了房子离开当地,有的人相信了电力公司排放的是三价铬的宣传,有的受害者愿意通过和解获取一笔及时的赔款也不愿付出可能长达数年的诉讼成本和诉讼周期。统合这些人的意见,困难可想而知。艾琳需要付出巨大努力一个个去说服,而说服的基础是艾琳拿出来的方案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和明显优势。为此,艾琳在当地进行了大量的取证工作,从对人的取证和队伍的取证,全面夯实了本案的事实基础。

  最后是证明电力总公司对污染的知情,由于美国法律制度中公司的有限责任屏障,如果赔偿只从分公司的财产中偿付,那么收益将会十分有限。从情理上讲,雇佣医生免费诊治当地居民和大规模购买居民房屋这一系列花费巨大成本的掩盖手段,也不像是分公司可以做到的。最终,一个负责在电力公司销毁资料的前员工提供了偷偷留下的证明电力总公司知情并要求分公司保密的材料,这份决定性的证据完成了本案的最后一环,一举使得当地居民获得了三亿三千三百万的巨额赔偿。看似机械降神的情节,正是因为这位曾经在公司授意下电话威胁过艾琳的员工正是因为发现自己的亲人也成了受害者而选择成为吹哨人。

本案中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本案作为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历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一定程度上为数以百计的受害者讨回了公道。但看完本片,我仍有几个问题意犹未尽。

  首先是作为一起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电力公司的行为使得六价铬已经深入当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意味着当地居民已经无法在当地居住。尽管获得赔偿的受害者们可以迁移到外地,但一个历经百年形成的生态聚落被废弃,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这里的公共利益谁来维护?

  第二,六价铬污染对于当地居民的损害因各种原因而表现不同,有的居民可能会在本案判决生效之时尚未出现症状,有的对身体机能的损害可能是难以觉察的慢性症状,有的在本案提起诉讼之时可能已经死去,他们的权益怎么确定和维护。

  第三,六价铬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损害并不仅限于引发具体病症的人,从艾琳对死蛙取证等镜头来看,很可能已经对当地动植物等生态圈要素造成了不可逆损害,生物多样性资源受到的侵害如何维护?

我国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意义

  中国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从试点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七年光阴,是建立在世界各国公益保护经验教训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之上一项富有创新性的制度设计。从解决思路上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首先,同时设置针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公益诉讼和针对私主体的民事公益诉讼确保了追责的完整性。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和支持社会组织起诉,又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政府的监督和对社会力量的总动员。特别是行政机关作为公益诉讼保护的直接责任主体,检察机关以“我管”促“都管”,扮演了公益保护压舱石的作用。

  第二,通过侵权诉讼,惩罚性赔偿,生态修复,最后到针对普遍性问题的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形成了对受损公益的全方位全链条保护。

  第三,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也是有责任、也有能力的“国家队”,在人员配备、法律专业性、调查取证职权等方面,相对于其他主体都具有明显优势,是提起公益诉讼的最适当主体。普通法中的公民诉讼,尽管诉讼资格的取得被放到了“某人因为对于污染排放有合理的担忧而不再进行钓鱼、游泳或划船等活动”的程度,但毕竟是一种权利而非责任义务。检察公益诉讼作为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可以在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上确保受损公益“有人管”。

 第四,在对公益保护范围的界定来说,检察公益诉讼是一项正在发展中的制度,保护的公益范围始终在稳妥扩大。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利益并不仅限于环境资源领域。通过稳妥推进新领域公益诉讼工作的展开,将使得我国公共利益得到更加全方位的保护,始终跟得上时代发展和社会需要。

  最后,放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看,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和刑事、民事和行政法律制度共同为公益保护提供了严密的制度之网。特别是刑事手段和公益诉讼手段的融合形成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违法者的成本,震慑了公益损害者。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碳目标政策驱动下,检察公益诉讼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中国基于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不愿也不能采取传统世界强权的掠夺式崛起。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会通过“一带一路”等为第三世界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推动第三世界形成新一轮工业化,作为中国和世界的“双赢”。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公地悲剧这一问题将难以避免的在相关国家更加凸显。第三世界国家保留下的相对原生态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不应该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受到不可逆的损害。我们在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中国发展模式的选项的同时,有必要通过成熟的配套中国治理方案的输出,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公共利益保护解决方案,帮助其避免再走先发工业国家走过的弯路。这一过程中,已被实践充分证明制度优势的检察公益诉讼将大有可为,通过不断的制度实践和经验总结,最终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贡献检察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