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小暑,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将至,江淮流域“梅雨”季即将结束,称出梅。
“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小暑正值初伏前后,空气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俗语云:“小暑过,一日热三分。”在过去中国南方地区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温风冲鸣小暑天,心定美好自清凉。忆起儿时晚间,躺在大树下的藤椅上,摇着蒲扇,吃西瓜、喝绿豆冰沙,迎着带着暖意的晚风纳凉。飞来飞去的萤火虫,隔壁传来隐隐约约的电视剧片头曲,皆是夏夜最好的点缀。时值仲夏,愿诸君在炎炎夏日中寻得一丝清凉,赏荷听竹,享受夏季独有的美好。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梅雨霁,署风和,高柳乱蝉多,小园台榭远池波,鱼戏动新荷”。绵绵多日的夏雨过后,真正的暑热渐渐来临。柳树上蝉鸣声阵阵,夹在唐诗宋词的韵律中,平平仄仄,万物自此繁盛。中国的先人们根据自然规律的变化,创造出二十四节气,今天,正是小暑。这一天,天气迎来炙热,故而小暑也往往寓意着交替更迭。 对于还在校园里的学生来说,最明显的交替便是开学季,新学期意味着新起点,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需要每一位同学遵纪守法、用心守护,故而新学期的第一课,必须从学法开始。这张照片便是2022年9月初,我在为西安爱知中学的学生们录制“开学第一课”普法视频时所摄。这次讲课由于疫情的原因,由原本的线下授课改为了录播形式,是我作为未检干警第一次独立为孩子们录制法治课,课程的受众都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哪些法律知识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怎么解读知识点才能更让孩子听得进去、听得明白?选择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演示图片?现在看到这张照片,我依然能想起当时筹备这节课时紧张又忐忑的心情。为了筹备好这次讲课,我请教了两级院的未检专干们、翻阅了很多涉未成年人案卷、收集孩子们感兴趣的普法素材等等,最后,我决定从一部孩子们关注度很高的网剧入手,剖析剧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详细梳理法条,随后又引入了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民法典,介绍不同年龄段负有的不同民事法律责任,我还将办理过的一些案例整理后作为切入口,穿插相关社会热点,提出如何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性侵害等问题的解决办法,经过多轮调整和删改,最终完成了“开学第一课 法治来护航”的法治课件。当摄像机的录制键按下,“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检察官姐姐……”,这一刻,我仿佛站在讲台上,与同学们共同亲历一场法律世界的畅游。9月1日,开学的第一天,这节课程在第一节课上顺利播出,我的内心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第一港湾,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前沿阵地,将保护未成年人的关口前移至校园,深度做好“检校共建”工作,是未检工作的重点。作为“铁检·小桔灯”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的一员,每一堂法治课让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是我们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工作的目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事关家庭幸福、国家未来和民族复兴,除了走进校园,我们还持续开展了法治进社区、宪法日宣传、模拟法庭、强制报告制度宣传、检察开放日、赠送法治书籍、法治绘画展等一系列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通过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一号检察建议”,持续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工作。薰风温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就像这句诗中所说,青春期的热烈奔放正如今日炙热的小暑,而法治教育便是徐徐吹来的风,为孩子们带来一丝清凉、也带来一丝安宁,在灿烂如夏的青春里静静守护花儿们的成长。